霍普金斯,你赶紧去安排一下,让《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要突出中国军人的英勇善战,要凸显楚云飞将军的卓越指挥,更要汇聚我们中美同盟华盛顿并肩作战的伟大友谊!
“我们要让全体美国人民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我们的中国军队正在用鲜血和生命,与我们共同抗击残暴的日本法西斯!
这不仅能进一步争取国内民众对援华政策的支持,也能极大地提振整个同盟国的士气!”
“另外,”罗斯福总统补充道,“鉴于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我决定,进一步修改对华《租赁合同》
特别是那些他们急需的重型装备、运输车辆和飞机,务必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
告诉史迪威,让他转告楚云飞,美国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直到将最后一个日本侵略者赶出亚洲!”
中东远征军取得辉煌胜利的消息,伴随着美国媒体的“友谊”造势,犹如春雷般传遍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华大地之时,在国内各个战区司令部,也同样掀起了不同的涟漪。
视角切换:山西,第二战区司令部。
龙城,第二战区司令部内,阎锡山正眯着眼睛,仔细研读着山城统帅部转发过来的,有关战场最新战况的通报。
《中央日报》
《光华日报》
《长治周报》
以及和美国报纸的译文。
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但那双深陷在眼眸里的精明眸子,一时闪过了复杂的情绪。
参谋长楚溪春和几位晋绥军的核心将领侍立在旁,神色间都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喜悦。
毕竟,楚云飞是从山西走出去的战帅,他的赫赫战功,也间接为第二战区增添了几分光彩。
“阎长官”楚溪春第一次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云飞此番入缅,当真是打出了我中国军人的威风!
以疲惫之师,竟能接连重创日寇精锐,实属不易啊!
看来,山城方面确实是把这步棋走对了。”
阎锡山缓缓放下手中的报纸,用他那特有的山西口音慢条斯理地说道:“嗯,缅甸那地方,山高林密,瘴气横行,英国佬都打不赢的仗,他居然能打成这个样子,不简单,不简单呐。”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窗外,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不过,打胜仗是好事,不过还要看到这背后的门道。
美国人这次可是下了血本了,又是飞机大炮,又是坦克车,还有那么多物资。
这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人更加看重亚洲战场,看重的是咱们拖住日军主力的能力。。”
赵承绶一怔,随后接着试探性的询问道:“长官的意思是,我们战区,也能争取到一部分美援?”
阎锡山摇了总结,嘴角一瞥意味深长的:“难呀!美国人这帮人,向来擅长的是锦上添,雪中不会送炭。
楚云飞能在打出名堂,是因为他手中有远征军支‘劲旅’,有史迪威这个美国将军在旁边撑腰,再加上统帅部的全力支持。
我们的战区,地处华北,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在美国人的这盘棋盘上,怕是还不够啊。”
他拿起楚云飞不久前发来的那份请求调拨五十万担军粮的电报,轻轻敲了敲桌面:“云飞这娃娃,倒是没忘记我们这些老家伙。
我们勒紧裤指令支持他几十万旦粮食,也正好尽了心意。
希望他能在这边站稳脚跟,打出更大的名堂。
将来,有机会的话,也能能拉咱们山西一把。”
阎锡山的思维,在座的将领们都心知肚明。
他们知道,这位“山西王”虽然对楚云飞的胜利感到兴奋,但更在意的,是如何在复杂的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为山西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
这一次的胜利,对他们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一种鞭策,更需要一种需要冷静观察和审慎应对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