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种基于道理与实力的强大,令人无从反驳,更不敢轻易挑衅。
风波看似平息,可耿星语明白,心底那片冰冷的深海并未完全退潮。
只是这一次,她的腕间多了一缕来自黎予的、温暖的力道,将她稳稳锚定在岸边,未容她沉沦。反抗于她而言,并非激昂的宣言,而是即便浑身颤栗,也终于能立于原地,不曾逃离。
流言蜚语并未因一场当众道歉而彻底止息。它们像初冬清晨的薄雾,依旧在校园的角落缭绕、弥漫,甚至悄然转换了目标,从耿星语一人,蔓延至了黎予身上。
“听说高三那个黎予,为了护着高一那个女生,差点跟人动手……”
“她们俩……关系是不是太好了点?感觉不太正常。”
“黎予成绩那么好,怎么会……”
窃窃私语仍像风一样,不知从何处起,掠过走廊,钻进食堂,飘进操场。
然而,与之前那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喧嚣相比,那日亲耳听过黎予条理清晰、不卑不亢的驳斥,或是从同学口中辗转听到那些掷地有声话语的人,心中似乎都悄然生出了一杆新的秤。
有人依旧带着固有的偏见,却也有人在议论时会迟疑一下,说一句:
“不过……黎予学姐说的话,好像挺有道理的。”
“江逾白那样做,确实太过分了。”
“喜欢谁……说到底也是别人的私事吧?”
这些零星的声音,微弱得像投入深潭的小石子,激不起巨大的涟漪,却清晰地标志着某种改变——
一些人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而非仅仅被情绪和偏见裹挟。她不再觉得自己是力量微薄的蝼蚁。
这个认知不知从何时起,在她心底悄然生长——
或许是从那天她站在众人面前条理清晰地驳斥江逾白开始,或许是从她看见有人因她的话语而陷入沉思开始。
年轻赋予她热血,也赋予她近乎天真的抱负。她开始相信,凭借一腔赤诚与坚持,或许真的能够撼动那些根深蒂固的狭隘。
世人固守的偏见像一座冰山,而她,愿意做那个执拗的凿冰人。
当她看到原本带着异样目光打量耿星语的人,眼中少了一丝轻蔑,多了一分犹疑的审视。
当她感受到原本一边倒的舆论场域里,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微弱却自主的声音……
一股灼热的力量便在她胸腔里鼓荡。
这远远不够,她知道。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黎予偶尔还是会听到那些不肯停息的风言风语。但她不再只是沉默地敛下眼睫。她会抬起手,指尖轻轻拂过腕间那朵温润的贝母山茶——那是她们彼此守护的凭证,也是她力量的源泉之一。
她的目光会迎向那些窃窃私语的方向,沉静却坚定,仿佛在无声地宣告:我听到了,但我不认同,也不会退缩。
哪怕只能让一两个人,因她那日的言行而愿意停下脚步,用自己的心去思辨,而非盲目跟随大众的喧哗——
那么,她就有信心,去影响第三个、第四个……直到这片土地上,能容纳下更多元、更自由的声音。
这并非黑暗中一线微不足道的微光,而是她亲手点燃的、意在燎原的星火。
这冰冷浪潮里生出的,也并非仅仅是一点慰藉的暖意,而是她决心要掀起的、足以融化坚冰的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