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不必过谦,”柳承宗也适时插言道,“能对沈探花的诗作有如此独到的见解,想必姑娘在诗词方面也颇有功底。今日难得一聚,不如即兴赋诗一首,为这春日美景再添几分雅致情趣?”
周围的文人们纷纷附和,目光期待地落在林薇身上。林薇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尽管她在现代读过不少诗词,却从未亲自创作,更别提在这众多文人面前即兴赋诗了。
萧景琰察觉到她的窘迫,连忙开口为她解围:“诸位不必强求林大夫。她平日里忙于行医,恐怕无暇钻研诗词,今日能来墨韵轩赏画听诗,已属难得。”
林薇感激地望了萧景琰一眼,心中却泛起一丝不甘。她回想起在现代读过的那些描绘春天的诗词,再结合今日在曲江池的所见所感,忽然灵感迸发。她深吸一口气,对众人说道:“既然诸位盛情难却,那我便斗胆献丑了,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众人闻言,立刻安静下来,期待地望向她。林薇缓步走到案前,拿起一支毛笔,稍作思索,便在宣纸上挥毫写下诗句:“曲江春景醉人心,桃红柳绿映碧波。泛舟湖上赏春色,清风伴我乐逍遥。”
这首诗虽不及沈修文之作那般雅致,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将今日在曲江池赏春的闲适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周围的文人初时一愣,随即纷纷鼓掌喝彩。
“好一句‘清风伴我乐逍遥’!”沈修文赞叹道,“姑娘的诗虽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却充满生机与惬意,比那些堆砌辞藻的诗作更胜一筹!”
柳承宗也点头称赞:“姑娘真是多才多艺!不仅医术精湛,还能即兴赋诗,实属难得。这首诗若流传开来,定会成为长安文人热议的佳作。”
林薇脸颊微红,轻轻放下毛笔:“诸位太过抬举了,这只是我随口之作,实在不值一提。”
萧景琰目光落在林薇身上,眼中闪烁着欣赏与骄傲的光芒。他从未料到,林薇不仅在医术上造诣深厚,在诗词方面竟也展现出如此过人的天赋。此刻,她站在一群文人雅士之中,从容自信,仿佛天生就属于这个圈子。
随后的时光里,林薇与萧景琰留在墨韵轩,与文人雅士们一同赏画、听诗、品茶。苏明远将刚刚完成的曲江春景图赠予林薇,沈修文则为她的诗作题字,柳承宗更是特意为她绘制了一幅桃花图,作为此次相聚的珍贵纪念。
夕阳西下,两人依依不舍地告别墨韵轩。马车缓缓行驶在返程的路上,林薇手捧画作与题字,心中感慨万千:“今日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长安的文人雅士不仅才华横溢,还如此平易近人。”
“他们大多是性情中人,只要你拥有真才实学,他们便会真心与你相交。”萧景琰凝视着她,眼中洋溢着温柔,“你今日的表现,令他们对你刮目相看,也让我对你有了全新的认识。”
林薇好奇地追问道:“全新的认识?具体是指什么?”
萧景琰含笑答道:“以前我只知晓你医术精湛、心地纯良,今日方才发现,你竟如此多才多艺。无论是你对诗词的独到见解,还是即兴创作的诗篇,都令人眼前一亮。”
林薇脸颊微红,轻声细语道:“我只是运气好,恰好有些灵感罢了。比起那些文人雅士,我还差得远呢。”
马车缓缓前行,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车厢内,温暖而舒适。林薇斜靠在车窗边,凝视着外面渐渐远去的曲江池,心中洋溢着满足感。今日不仅饱览了春日美景,还领略了长安文人的风雅,更获得了他们的认可,这对她而言,实属意外的惊喜。
她转过头,目光落在萧景琰身上,他正注视着窗外的夕阳,侧脸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林薇心中忽然涌起一丝甜蜜——若非萧景琰的邀请,她或许永远不会有如此美妙的经历。这个男人,总是能带给她意想不到的惊喜,总能在她需要时为她排忧解难,总能让她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支持。
她深知,自己对萧景琰的情感已日渐深厚。这份在春日美景与文人雅趣中悄然滋长的情愫,宛如曲江池的春水,再也无法掩藏其波澜。或许,不久的将来,她会鼓起勇气,向他坦白自己的心意,与他携手,迎接更多美好的时光。
马车驶入长安城区时,天色渐暗。街边的灯笼次第亮起,温暖的灯光洒满街道。林薇凝视着窗外的夜景,心中满怀期待——她期待着下一次与萧景琰一同出游,期待着能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与风情,更期待着与萧景琰的情感能够更进一步。
马车在仁心堂门口停下,萧景琰目送林薇下车,轻声说道:“今日感谢你陪我游览曲江池,也感谢你让我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你。明日我再来找你,我们一起商讨《流民医疗手册》的编写框架。”
“好。”林薇点头回应,“萧公子也早点回侯府休息,今日真是辛苦你了。”
萧景琰目送她步入医馆,随后示意车夫驾车离去。林薇立于医馆门前,凝视着马车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涌动着阵阵暖意。她深知,今日的这段经历,必将成为她在这一时代最为珍贵的记忆之一,而这份记忆,因有萧景琰的相伴,更显得格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