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之上,他按照秦王的嘱托,对李世民进行有意无意地教导。
但是一番交谈下来,蒙毅发现自己刚说完一个引子,长公子自己就能悟出后面所要讲的道理来,而且还时不时地对他进行开导启发,让他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
宜安,赵军大营。
李牧正在与诸位将领一起讨论抵御秦军事务,忽然帐外斥候来报。
“报!报告将军,属下刚刚探到,秦王嬴政派遣长子扶苏率军前来宜安。”
“他们一共来了多少人?来宜安的目的是什么?”赵将李牧连忙询问道。
“大约一千余人,据说是代表秦王前来犒赏三军。”
听完只有一千人后,李牧的神情放松许多。
现如今秦军将士三十余万,他们赵军约二十万,敌众我寡,倘若敌军再增加数倍军队,则具备强攻的实力,到时候他们防守都有困难。
但只是一千兵马,则不足为惧。
“我看不止犒赏三军这么简单吧,秦王这是看着他们秦军接连攻克几座城池,想要让自己儿子来此树立威望,同时以表王恩。”副将司马尚在一旁分析道。
赵葱却眼前一亮,对着李牧和司马尚道:“大家难道不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
李牧皱了皱眉头,仿佛猜出赵葱欲言之事。
“什么机会?”司马尚问道。
“众人皆知,扶苏乃嬴政长子,深得其喜爱,在朝臣和秦国百姓心中亦有美名,倘若咱们半路就其抓住,劫他做人质,不信秦国不退兵!”赵葱兴奋地道。
“未尝不是一个方法呀。”颜聚在一旁附和道。
司马尚望向李牧,李牧坚决否认道:“不可!”
“为什么不可?难道咱们要一直躲在堡垒里面当缩头乌龟吗?咱们赵国人的气节都去哪里了?你没看到咱们都快被秦军笑话死了。”赵葱看到李牧反对自己的意见,情绪有些激动。
李牧很平静地分析道:“原因有二,其一,扶苏既是秦王嬴政爱子,那么定然是派了精锐卫队相护,还可能会派前线秦军接应,偷袭很难得逞;其二,劫持一个孩子作人质,属于不义,恐被天下人所不耻。”
“什么耻不耻的,咱们最重要的就是让秦国退兵!收回城池!!你们觉得呢?”赵葱望向其他人。
司马尚站在李牧一边,军中许多将领都信服李牧,对于赵葱的话不明确表示反对,只是不表态。
看到众人都不支持自己,赵葱生气地道:“好啊,赵国如此培养你们,你们就是这般报答赵王的,行,你们不去,我去!!”
说完,赵葱匆匆离开。
看到赵葱离开,司马尚询问李牧道:“将军,咱们怎么办?”
“继续坚守壁垒,待有机可乘,再伺进攻。”
“可是赵将军他。。。。。。”
“我已明确告知其危险性,言已至此,倘若其遭遇不测,怪不得他人,眼下宜安城外秦军虎视眈眈,如果宜安一旦失守,邯郸危矣,赵国危矣。吾等皆应以大局为重,不可轻举妄动。”李牧叮嘱其他将领道。
“是!”
李牧清楚赵葱的身份,他王室出身,并无太过战功却官居高位,跟在自己左右,他就是赵王故意安插在自己身旁的一个‘眼线’。
虽然赵王对李牧有防备之心,但李牧身为赵国人,仍然竭尽全力抵御强秦。
***
为了尽快到达宜安城,李世民跟蒙毅商定选择从上党地区出发,越过高山,径直向东。
经过数日征途,距离宜安越来越近。
“长公子,翻越前面这座山,再行约六十里地即可到达秦军大营,咱们此行还可真算顺利。”蒙毅开心地对李世民道。
李世民望了望不远处的山林,发现郁郁葱葱的山林隐约有反光铠甲,立马察觉异样:前面有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