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这一日,裴祈安在凤台召见汪亦安。凤台并非正式朝会之所,多用于皇帝私下召见重臣或亲近子弟。
汪亦安整理衣冠,深吸一口气,步入凤台。只见裴祈安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台下苑囿景色,裴明熙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的书案后,正在翻阅着一卷书册,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沉静的侧脸上,美好得不似凡人。
“臣汪亦安,参见陛下,参见长公主殿下。”汪亦安收敛心神,恭敬行礼。
裴祈安转过身,目光如炬,打量着他:“平身。汪亦安,朕今日叫你来,不问军务,只问私心。”
汪亦安心中一凛,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你心悦熙儿,口口声声说愿放弃一切。如今朕告诉你,无需你放弃兵权,你待如何?”裴祈安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汪亦安抬起头,目光坦然,先是看了裴明熙一眼,见她虽垂眸看书,指尖却微微蜷缩,显然也在听着,他心中一定,朗声答道:“回陛下,臣之初衷,并非因兵权与否而改变。臣心悦殿下,是倾慕其人为人、其心其志。能与殿下相伴,便是臣心之所向。陛下允臣继续执掌兵权,是信任,亦是责任。臣唯有更加兢兢业业,建功立业,方能不负陛下信任,亦能更好地站在殿下身边,与她并肩同行,而非成为她的附庸或拖累。”
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对裴明熙不变的倾慕,也表明了对职责的担当,更透露出他希望与裴明熙是并肩同行的关系。
裴祈安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但并未表露,而是看向女儿:“熙儿,你呢?朕与你母后尊重你的意愿。”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裴明熙身上。
她缓缓放下书卷,抬起头,目光清澈,看向汪亦安。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五年来的点点滴滴,默契、扶持、以及那份悄然滋生的情愫,都在这一眼中流转。
她站起身,走到裴祈安身边,对着父亲微微一福,然后转向汪亦安,声音清晰而平静:“汪将军的心意,本宫知晓。”她顿了顿,唇角微扬起一抹极淡却真实的弧度,“若论相伴一生之人,将军确是合适之选。”
没有激烈的情绪,没有羞涩的回避,只有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坦然与认定。
汪亦安只觉得一股巨大的热流从心脏涌向四肢百骸,狂喜几乎要冲破胸膛!他强行抑制住激动,深深一揖:“臣谢殿下!”
裴祈安看着眼前这对年轻人,女儿沉稳大气,准驸马英挺可靠,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他朗声笑道:“好!既然如此,朕便准了这门婚事!”
他看向汪亦安,语气恢复帝王的威严:“汪亦安,记住你今日之言!往后,你不仅是朕的臣子,更是朕的半子!需得忠君爱国,需得爱护妻子,需得建功立业!若敢有负熙儿,朕绝不轻饶!”
“臣!遵旨!定当铭记于心,永世不负!”汪亦安跪倒在地,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直都没露面的温令仪就坐在屏风后面,一起坐在屏风后面的还有母亲温夫人。
温夫人此番进宫可不只是看女儿的,而是想要为沈家求娶裴明熙,虽说沈家和温家三代人都是姻亲,可到了裴明熙这一代人的时候,沈家已经是皇商了,确实做到了财通三江的程度,所以想要入京居住,更是看上了裴明熙的才能。
这件事,温令仪心里是不赞成的,但也不能驳了母亲的面子,所以才有凤台屏风后的这一遭。
温夫人倒也不往心里去,母女二人离开凤台,温夫人拉着温令仪的手:“这件事就当娘没说,我也觉得沈家配不得咱们家囡囡,只不过那边长嫂求到了头上,不得已罢了,阿宁啊,这婚事是不是要操持起来了?”
“母亲,是该操持了,囡囡过了这个年就十八岁了,尽管我和裴祈安都想要把女儿多留在身边一些日子,可到底不能耽误了她的一辈子。”温令仪柔声:“囡囡不是个能囿于后宅的姑娘,唯有汪亦安能让她自在过一辈子,就算以后有什么变数,我和裴祈安也能护得住她。”
这话让温夫人心里微微的疼了一下,想到女儿和裴祈安这一路走来的诸多不易,当初谁敢想会有今日的局面,如今一转眼他们的女儿都要成婚了,她这个当娘的人,还疼阿宁在漠北产子的不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