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的定位,就是给《1999:原点》做铺垫。
因此,投入也很高。
製作成本和宣发加起来,將近2亿美元。
但这是值得的。
“是否能扭转大家眼中scu只有小成本製作的刻板印象,就看这一阶段了。”方元目光紧锁著远方的天际线,略显感慨。
等到《瞬息全宇宙》上映之后,他或许会正式开启3d电影时代。
就算他无法做到,后续还有卡梅隆的《阿凡达》。
两部3d大片,应该足以在世界影坛掀起3d技术的新浪潮。
而在此之前,scu也得乘上东风才行。
《科洛弗档案》的目標就是扭转印象,让大家知道,scu的大片也能很好看。
不然,scu很容易陷入低谷。
別看前几年,scu系列影片,出一部爆一部。
但这是因为有新鲜感。
多了以后,观眾是会看腻的。
就像原时空的mcu,漫威电影宇宙就是这样。
大部分观眾已经对mcu无感了。
所以,方元打算给scu转型。
《1999:原点》就是转型的开始。
无论是《科洛弗档案》,还是之前的《迷雾》、《林中小屋》等,都是在给《1999:原点》积蓄势能。
其实从前几部,也能看出一些大片才有的特点。
《科洛弗档案》则是还要更为明显。
这次,方元搞了个大的。
《科洛弗档案》中涉及到的全球性灾难,他充分借鑑了经典灾难片《2012》。
说起来,《2012》好像属於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项目。
方元心想著,自己还是难逃薅羊毛的惯性。
“但没关係,只要能票房大卖就行。”方元眼中闪过期待之色。
原时空《2012》全球票房7。9亿美元。
《科洛弗档案》虽然製作成本要低一些,但创意和视觉特效方面,应该不比《2012》差。
毕竟,后期製作的时候,方元可是专门请来了卡梅隆自己的特效公司“数字领域”帮忙。
从cg数位技术上来说,“数字领域”可以和鼎鼎有名的“工业光魔”媲美。
“真羡慕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培养出这么厉害的特效团队。”方元眼中带著一丝渴望。
好莱坞最强大的地方,其实就在於他们拥有极其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