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朝一日,抱著这两副字穿越回去,下半辈子就不愁吃喝了。
他正在想美事呢,朱元璋用绢帕擦了擦手汗,忽然便开口又问他道:
“咱听说,你近来在与那些药商们做生意?”
“是的,小婿刚才又与他们谈了一场,那近四十位药商,来自大明十三个行省下的各州府,也都握有许多医药资源。”
朱元璋对於医药资源什么的,一点都不感兴趣。
他只是单纯的討厌经商,討厌商贾,便立刻反感的道:
“你该当少与这些人廝混,小心污了身份。”
这就是偏见了。
商人虽然逐利,但需要用到他们的时候,也要敢於合作才行。
正如朱元璋认为的不择手段是一种方法那样,与商贾们合作,也是为达成目的的一种方法。
就警如这些惠民药物,在惠民医局还未能推广到各地的情况下,不靠这些人拓宽渠道,去救济病人。
又能靠谁呢?
官府?
还是大明的军队?
恐怕都不行吧。
胡翊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岳丈,如今大明的第一家惠民医局都还未完工,要靠这些医局去解决百姓们看病难的问题,
这在几年內是根本不可能的。
黎民百姓们的病痛就摆在那里,只能叫这些药商们代为卖药,小婿实在鲁钝,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法子来了。”
经女婿这么一说,朱元璋一时间也无话可说了。
因为现实的確是这样。
用这些药商们,是可以最快將惠民药送到大明各地去的,也能最快叫病人们吃上。
说实话,除了女婿这个法子外,他这个做皇帝的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
但商人们遂利,在朱元璋的心中,商贾们的心尤其是黑的可怕。
他便又提醒道:
“既如此,咱也不过多阻拦你,只是也该小心些,不要最后肥了这些商贾,轻贱了百姓,两头都落不著好。”
“岳丈,小婿谨记您的教诲,我近来倒也做了些措施,不如当面向您请教一下。”
胡翊便將具体的举措又说了一遍。
惠民药不让利,確保能到百姓们手中,叫他们吃得起。
特效药可以適当给药商们让些利,再配合上自己每年限量特製的高价药三百粒。
经胡翊这样一说,原来那些药商们赚的也是商贾、有钱人的钱,不会过多的压榨到穷苦的黎民百姓身上。
朱元璋便也开心的道:
“这件事你办的不错,你既有如此盘算,那应该无需咱再教你什么了。”
在朱元璋看来,底层赚钱最难,若把他们手中的银钱都流转到富人手中,那是大忌,必然导致民生凋。
但要是富人间的钱彼此流通,惠民丸又能確保普通民生,就不一样了,后者会解决许多社会问题,也不会引起什么弊端危害。他对於这个女婿的举措就更加欣赏了。
能得到洪武大帝的肯定,胡翊心中还是有几分沾沾自喜的。
他便又说起了另一件事。
“岳丈,还有个事儿。
小婿从工部调了一批轮班匠,但您也知道,轮班匠们做事稍差些,要想叫他们出工出力,便要將待遇提上去些。
小婿就想著把他们调到造物局来,给他们一个新名號,就叫『造物匠”,这些造物匠的待遇等同於工部住坐匠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