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要把整个天下间的荆棘都扫去,哪怕是背负骂名,只为给將来的储君一个更加清晰可见,
容易治理的大明,您这是为后人拔疮,用心良苦啊!”
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这番苦心,只有二十岁出头的女婿竟然全盘了解。
竟没有想到,这盼了多年找寻不见的知音,竟然是女婿?
他便饶有兴趣的文问道:
“標儿说治国不可用小道,以此非仁君所为来反驳咱,你觉得此话又如何?”
胡翊想了想,开口道: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障碍若不在一开始就扫除,只会越来越多,成为更多人的绊脚石,它们而后越来越顽固,若是在大明开国之初都不能將其清扫,將来就更难了。”
听到这句话时,朱元璋竟然莫名感到热泪盈眶。
开国之初,往往是一个国家最团结的时候,大明现在便是如此。
若在这个时候都不能剷除未来的那些隱患,拔不掉这些脓疮,后人就更是无力了。
所以他的一锅端清扫计划里面,其实也有这一重的考虑在內。
女婿为何连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都能一一洞悉?
连他都是赞同自己的。
感慨至此,他竟难得的有些开心,忽然对胡翊说起道:
“你是一把锋利的刀,咱本该用你去做下一代人该做的事,但现在,咱有些想改主意了。”
胡翊没有答对。
因为他也不知该如何答对,这种时候听著就好了,別说话。
此时的朱元璋,坐在蒲团上又开始琢磨,但是半响过后,他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夜已经深了,他最后说道:
“去睡吧,回去陪陪静端。”
“岳丈,今夜我就待在东宫吧。”
“也好。”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
“標儿的病就交给你了,定期为他多把把脉。”
说到此处时,胡翊已经起身准备告退朱元璋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最终还是又开口说道:
“你上回说常婉的病症很大可能有治,咱信你一回,回去了告诉標儿,允许婉儿进宫探视他。”
听到这个消息时,胡翊心里终於是一松,
朱元璋原来的心思,就是杜绝朱標和常婉再见面,要从此將这段情感彻底掐灭。
但现在又允许常婉进宫,这何尝不是一种鬆懈和妥协呢?
而又偏偏在这个时候妥协,允许常婉进宫来探视,这也算是主动缓和父子矛盾,表达著自己的善意了。
“岳丈,您也该回去歇著啊,省的岳母担心。”
“无妨,今夜咱想在此地坐坐,你去吧。”
朱元璋面色缓和下来,摆了摆手,示意叫胡翊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