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青面獠牙地细细品味了一番。
“是首咏菊的好诗,将菊花写的甚是威武。”
“还有呢?”
“什么?”
“你就没品出点什么?”
“该品出什么?”答得理所应当。
顾七七服气了,面对书呆子就得掰开揉碎了说。
“你就没品出作者伺机而动打算改天换地的雄壮气魄吗?”
“写得这么深吗?有这么多重意思吗?不是你过分解读了吧?”
顾七七冷冷地道:“没有,因为他就是这么做的。”
摄青鬼被勾起了兴趣:“诗人做什么了?”
顾七七却没有直接回答王生的问题。
“你的情况和这首诗的作者十分相似,都是屡试不第,只不过作者黄巢出身盐商,富贵之家,比你有见识,认识到了事物的本质,做出了反抗。”
从前,黄巢也想按着规矩一步一步向上爬,奈何没有路。
“哦,什么本质,终究还是我出身贫寒的原因吗?”
语罢,还有些低落,好似因为出身十分自卑。
顾七七这回真翻白眼了。
这就是阶级固化而产生的认知偏差。
善良的人永远从自身找原因,恶人却自认为自己永远都对。
“是,也不是,总的来说,就是皇朝黑暗、政治腐败、阶级固化。那些世家、官员的后代即使学问不足,也会被自家亲人录取为进士,然后当官,一代一代又一代,根本就不会给你们这些寒门学子任何机会。”
摄青鬼眼睛不大,听了顾七七的分析,却瞬间瞪得老大,血泪又哗哗地流淌,比刚刚还要汹涌数倍。
这是气的。
人一下子就疯魔了。
嘶吼道:“原来是这样,竟然是这样,老天不公。”
顾七七却冷冷地道:“没有什么不公,假如你出身世家,是既得利益者,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王生觉得冤枉,大声反驳:“不会,我不会那样。”
顾七七不理会叫屈的摄青鬼,而是反问:“假如你成功考上进士,当了大官,富贵绵长、妻妾成群,儿孙满堂后,你会如何做?”
王生听到顾七七抛出的问题,开始换位思考。
顾七七可没耐心等这个呆瓜想出什么,继续冷冷的道。
“你会为儿子着想,也想儿子继承你的权利、地位、财富,还有你的孙子、孙女、孙媳妇、女儿、女婿,甚至弟子,哪个都舍不得,都想他们富贵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