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罢了,别提了,等之后早朝的时候,予再跟诸位大臣好好商议,下棋,下棋!”
闻桃其实已经明白沈知微的意思,并且在内心有些赞同了,帝这个称呼也不是第一天有的,以后大王想要称帝,帝这个称号就只属于大一统天下时的天子,霸占一个帝的称号,天下不会有人反对。
闻桃觉得,刚刚大王提出来的三件事,在众臣心中,恐怕最不能接受的反倒是第一件事。
改分封为郡县,这事儿不单单是事关一人利益,而是事关千秋万代贵族的利益。
不能成为诸侯后,建功立业的诱惑都少了许多,闻桃心道此事还得细细再行商量,无奈沈知微是真的打算改一改自己对工作的恋爱脑,接下来一句工作都不提,闻桃说,她也不接茬了。
把闻桃搞得不上不下,心里特别别扭,一直到最后从宫里出来,她还跟沈知微提了一嘴那三件事,说自己回去后就会写奏疏递上来,让大王千万谨慎行事。
沈知微摆摆手,也不说自己听没听见,兀自低头看话本。
话本是最近沈知微的最爱,有了印刷术和数不尽的纸张后,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犹如雨后春笋般往外冒,因为科技的大跨步,文学题材也从诗词一下子跳跃到了中短篇小说。
加上教育的普及,那些刚刚接触教育没多久的庶民,遣词造句的时候没有贵族们简明扼要的特点,反倒更接近沈知微在现代看的白话小说。
准确来说是半文半白,当前的教材还是以文言文为主体,以前碍于书写的竹简版面限制,文言文大行其道,一时半会儿是改不过来的。
沈知微已经很知足了,她刚穿过来那会儿要什么没什么,现在能吃上一口炒菜,看一眼小说,她还要什么自行车?
……
自行车还是得要的,工业如果真的发展起来,别说自行车,火车汽车她都想要。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不停前进的,它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生死而驻足,哪怕是一时名声大振的君王枭雄,人死不过是一捧黄土,没了生气的尸体罢了。
所以各个诸侯王的死亡,不会影响到庆祝中的大周子民,也不会影响到沈知微改革国体的意志。
沈知微刚透露出她想要废除分封一事,就遭到了大部分臣工的反对,他们不光是反对,他们是拿命来反对,死谏都是轻的,有的臣工甚至想要带着满门上百口人一起死谏。
不知道的还以为沈知微才是一统天下最大的阻挠。
朝廷上明确站队沈知微的只有三个人闻桃、妫央和胡幼安。
闻桃是沈知微先试探过,她有这个态度,算是沈知微意料之中,胡幼安则是万事都以大王的意志为先,别说是废除分封,就是让她去将满朝文武都杀了,胡幼安都不会眨一下眼睛。
比较令沈知微意外的还是妫央。
妫央一开始投到沈知微麾下,为的就是建功立业,这点他从未隐藏过,如果不能被分封为王,那他这十年的努力,岂不是成了一纸空谈?
沈知微不太理解妫央到底是怎么想得。
有疑问的人不止沈知微一个,那些臣工见没法拿自己的性命去威胁君主,就找到了妫央头上,希望妫央能劝一劝沈知微,让沈知微知难而退。
“大王一统天下,功绩卓著,注定是要名垂青史的明君仁主,若是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在史书上留下昏君之名,岂不是因小失大?”
跑到妫央面前游说的人出身妫央府上,曾是妫央的门客,妫央用人常是只看才能,不问出身,毕竟他的出身也没好到哪儿去,还喜欢跟游侠混在一起,名声都是臭的,因此这位门客的家世算不上显赫,后头更是没落了,勉强算得上是个寒门之后。
妫央听了他这话,震惊抬头,发自内心地反问一句:“你真的认为,废除分封制是小,明君仁主的评价是大?”
门客被旧主的话反问得头皮发麻,踌躇片刻后,点头道:“是,古往今来,能为明主者有几人?不怕与首辅说句心里话,原本大周大厦将倾,行至末路,大王若非明主,怕是要担上亡国之君的骂名,如今能更改名声,由极坏处转为极好,已是大周历代先王有灵,怎可更改祖制?不光令自身名声蒙尘,还违背了祖宗意愿!违反了周公昔日之本心。”
“周王室的人如今只剩下大王了,周公昔日本心,也不是为了将大周的土地全数分给外姓人吧?”妫央嗤笑一声,怒斥道:“休要故作姿态,好似你们是忠君之臣,肱骨栋梁一般!况且,大王就算真的要分封,那也是封太宰,封大将军,甚至封我为王,干卿何事啊?”
妫央以前在外头跟人打舆论战,别的不说,这嘴皮子功夫算是练出来了,说起气人的话,那是一套接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