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怎么从来没有觉得,天下人才这么少?明明王上富有天下,却依旧无人可用,此乃臣子无能!
妫央觉得,他必须多多搜罗一些人才才好,文官那边他是没什么人脉,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举荐,但是武将方面,他应该还是能努努力的,很多武将在年轻时都不是饱读诗书的人。
从身手好的人里挑一挑,或许会有惊喜。
闻桃见妫央不说话了,就知道她刚刚的话算是说服了对方,她接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王一心夺取天下,我等为臣子,自当为大王分忧,专业学校的事情还需太宰多多费心。”
“既然是为大王,为大周未来着想,那央身为太宰,必当竭尽全力,太傅于此道更有经验,央都听太傅的即可。”
事情落在妫央头上,他名义上是辅助,实际上是干实事的那位,要是妫央不配合,闻桃自己很难将事情办好。
反之亦然,没有闻桃帮忙,妫央估计要费不少功夫,他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事情,实际上今日之前,他连学校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楚。
妫央选择相信大王的判断,他仔细请教闻桃,让闻桃将专业学校的事情跟他讲清楚,他会尽力而为。
胡幼安拿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份,天气逐渐炎热起来。
不过这几年的夏天都没热到要人命的程度,风中还带着点儿凉意,找个阴凉地坐着,时间久了骨子里都发凉。
消息是经过琼玉的手递到胡幼安手里的,要是没有琼玉本人来作证,胡幼安还以为有人假传王令,故意害自己。
“大王真的要弄劳什子的专业学校,还要召将军回景昌?”
同样觉得王令是假的的人还有鸱尾,鸱尾之所以知道这道命令,是因为胡幼安一走,这一大摊子全都会落到鸱尾头上,她必须知情,并且做好接手一切的准备。
“嗯,是真的,琼玉拿到了太傅的信,太傅在上头也说了,此事为真,太宰已经选定了学校地址,等我一回去,立马就能开课。”
胡幼安说这话的时候,眼底是迷茫不解,以及下意识的听从。
她不会违背大王的命令。
鸱尾一脸为难,担忧地说道:“可是如今北地刚刚被收复没多久,此刻回景昌,那北地若是再起波澜要怎么办?安国等国就在一旁虎视眈眈,一旦将军你离开,他们必定会来攻城。”
“先封锁消息,我离开的消息能封锁多久是多久,以前我也回过景昌,那时候不也相安无事吗?”胡幼安很快就做出了安排,“这次就跟之前一样,只是回去的时间要长一些,好在只有一年,封锁消息就能维持半年左右,等入了冬,那些人便不敢轻举妄动了。”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要能挺过前期,后期入了冬,开战的几率就不大了。
过了冬天就是春天,没多久她就能回来了。
胡幼安就没想过改变大王的想法,大王让她干啥她干啥就行。
别说是现在就回景昌做讲师,哪怕回景昌是被软禁,她都不会犹豫,只是她会有些担心其他兵将要怎么安排。
想到这儿,胡幼安看了一眼鸱尾,鸱尾已经能够独挡一方,是合格的将领了,只是要当总将,她还嫩了些。
好在鸱尾天赋够高,心性也好,临危受命之下,想必能稳住。
胡幼安已经安排好了,鸱尾说什么也是白说,只能点头应下,硬着头皮直接上。
胡幼安是在七月份才回景昌,七月份的时候,沈知微拿到了几株棉花。
沈知微看见棉花的时候人都傻了,她怎么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拿回来了棉花啊?
之前被沈知微寄予厚望的折柳商队在四月份的时候回到了景昌,比约定好的时间要晚了不少,据说是回来的时候遇见了恶劣天气,怕被困死在沙漠里,所以干脆多留了一段时间。
沈知微忙着商船和专业学校的事情,一时之间还真忘了自己外头还飘荡着一个商队,等折柳等人回来后,她粗略看了下折柳商队带回来的东西,没什么太稀奇的玩意,就让折柳带着商队去休整,顺便给折柳在商司安排了个职位,暂且放着没管了。
棉花的事情,沈知微是半点儿消息不曾听说。
所以这棉花并不是折柳带回来的。
但是棉花确实是折柳进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