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笑道:“宁导在国外时,是登山协会的会员,这种山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你没经过训练,居然也能跟上,很有潜力。”
什么?!
汪稚震惊道:“早知道我就不装了!”
宁如寄可是专业的,自己一个非专业人士,拼命跟上干什么!
那人愣了一下,旋即笑了:“你倒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样说话,似乎以前认识汪稚。汪稚抬眼看了过去,那人就坐在他旁边,眉目英俊,眼睛是桃花眼,一直含笑,神情温和。
汪稚看他有些眼熟,那人看出汪稚没认出自己,介绍说:“我是徐又颐。”
这名字好熟悉。
汪稚愣了一会儿,终于想起来了:“徐……学长?”
“是我。”徐又颐温和道,“小稚,好久不见。”
汪稚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徐又颐。
这是他高中的学长,那时作为优秀毕业生回校做了演讲,汪稚是优秀学生代表,上台为他送花,演讲之后,还跟着一起吃了饭。
那时,汪稚家境不好,但因为成绩好,还是很骄傲自负的,从头到尾都没说什么话,反倒是这位徐学长,一直很主动照顾他,走的时候好给他留了联系方式,让他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自己。
汪稚没打过那通电话,但对于徐又颐的好意却记得很深,现在他乡遇故知,他忍不住笑道:“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
“是啊。”徐又颐深棕色的眼睛凝视着汪稚,日光下,显得不带一点侵略性,是令人很舒服的目光,“你和以前变了更多,但是更英俊了。”
汪稚摸了摸自己的脸,觉得徐学长还是这么会说话。自己都狼狈成这样了,他居然还能夸自己英俊。
汪稚说:“学长,你怎么会在剧组,我记得你学的是历史。”
徐又颐说:“我现在在京大任职,这次是被宁导聘来,当剧组的历史顾问。”
京大。
汪稚看着徐又颐,忽然想起那时,自己对于未来的目标,也是京大和东大两所学院,除了这两所学校之外,其他学校从未被自己看在眼中。
可惜时间改变了一切,也将那个少年的雄心壮志衬得像是一个笑话,散沙一样飞荡在了光阴的烟尘里。
如今回首,天真到令人捧腹。
汪稚说:“不愧是学长,做科研也是一流的。”
徐又颐问:“那你呢?小稚,我那时还以为,你会来京大找我。可惜你还是去了东大。”
恍惚不过一瞬,汪稚很坦然道:“我高考失利,只去了一所普通学校,没有考上那两所大学。”
徐又颐愣住,似是完全没有想到:“既然失利,怎么没有复读?”
是啊,为什么没有复读呢?
那时的千头万绪,到了如今已经褪色,汪稚只说:“家里有点事情。况且,读书出来,未必比现在要好。”
那边,宁如寄忽然喊:“小汪,你快来看,这个角度的枫林是不是很美?”
汪稚连忙起身:“我看看。”
他还是有些累,可走起路来既轻又快,姿态优雅又不失热情地走到宁如寄身旁,弯腰去看宁如寄的镜头。
徐又颐看他,忽然想到之前,自己第一次认识汪稚,那个漂亮秀丽的小学弟,一个人站在角落里,穿着白衬衫,头发乌黑似是鸦羽,面颊雪白仿佛透明,他漂亮优秀到连骨骼都是挺拔的,笔直地站在那里,脸上写满了少年人骄傲的生人勿进。
校长和他讲话时,他都是淡淡的,就好像根本不在意任何的权利地位,只专注骄傲于自己本身。
他变了,变得更加务实,不再怀揣着理想,漂浮于红尘之上,就像是被什么,狠狠地掼入了尘埃,屈从于人间的规则。
徐又颐有些遗憾,却又在想,可他远比那时,要更为美丽了。
下山时,汪稚没敢再去跟着宁如寄走,老老实实自己拄着登山杖走在最后。
徐又颐跟在他身边,拿着手杖时不时敲敲草地,和汪稚介绍:“万一有什么蛇虫,要先把它们惊走。”
汪稚眼睁睁看着一条巨大的蚰蜒爬了出来,虽然语气努力维持平静,但是脸“唰”的一下就白了:“……这山生态还挺好的。”
徐又颐被他给逗笑了:“宁导专门找的,点名要这种没被过分开发的山。也就他有这个面子,能封山拍摄了。”
汪稚立刻吹捧:“不愧是宁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