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和姜宝郎送信的小道童在山路上迎接,说姜道友去山崖上采杜鹃花去了。
半路上,一座清幽的道观从绿意葱葱的山峦树丛中间露出一角。小道童请张姝先进去休憩喝口茶再走。
杨敏之背着她走了一路也该歇歇脚了,张姝欣然同意小道童的提议。杨敏之和亲卫正要跟进去,小道童笑嘻嘻的止住他们,说这是女冠子修行的地方,男客勿入。
亲卫悄无声息的按住腰间的刀柄朝杨敏之以眼神请示。他们一直都知道,小道童指引的这条小路不是去上清宫的路。
不知姜宝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杨敏之摆了摆手,让张姝带喜鹊进去讨口茶喝,不用管他们。随后和亲卫一跃而起,落到道观旁的大树上,曲腿而坐看向道观里头。
把小道童惊得目瞪口呆,不过什么话也没说,拿袖子扫了扫门口的台阶坐下来和他们一同等候。
张姝和喜鹊进了道观。这里果然是女冠子清修之处。随处可见几个女郎,有的正在修剪花枝,有的手捧物品从檐下轻快的穿过。
院中寂静,不闻一点声音。
女冠子们穿的都是女道的衣袍,行为举止却有如常年经受训练的奴婢。令张姝很是诧异。
不一会儿,院子正中间的房门打开,走出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女郎,头戴绿色垂珠珞妙常巾,身穿水绿色道袍,外面是一件水田衣比甲。和女冠子们穿戴不同,看样子是这座道观的主人。
女郎气度超逸,朝张姝微笑道:“夫人便是张淑人?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俗。华沁多有得罪。”
说着跟她行俗家礼。张姝也慌忙回之以福身。耳边听她说出“华沁”二字,正想着不知这是她的道名还是俗家的姓名,突然想起华章公主,封号中也带了个“华”字。
再环视这座低调却气度不凡的道观,张姝惊讶道:“您莫不是郑王王女?”
郑王薨逝后去藩,王女在洛阳入道修行。原来就在此处。碰到她,也是赶巧了。
华沁默认,引领她往厅堂里走,回头再次打量她,自顾微笑。
两个女冠给张姝和喜鹊奉上茶水,屈膝退下。
厅堂正中间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手书条幅,上面写着“别有洞天”四个大字。条幅下的桌案上放着一个瓷瓶,里头随意插了一大束火红的杜鹃花,花瓣鲜嫩生机盎然,就像刚从崖头摘下来的一样。
张姝收回目光,垂下眼皮专心喝茶。随后辞谢告退。
华沁也不挽留,与她颔首别过去了内室。
出了道观,姜宝郎已经从山崖上赶了下来,手中拿着孤零零一枝杜鹃花正在和杨敏之赔笑说话。
见张姝出来,笑着将花奉给她。
张姝深深的看了姜宝郎一眼。华沁厅堂中条幅上的手书,就是这位姜郎君的亲笔。
摇头道:“难为姜郎君冒险从崖上采杜鹃,剩下这支您就自己留着吧。”
又转头跟杨敏之说,他们在来的路上看到山脚下有一大片荷花塘,一池荷花开得亮堂极了,她想去那里游玩。
“哎张夫人!您不和杨大人去上清宫了么?”姜宝郎在后头喊。
张姝不搭理他,等杨敏之再将她背起来,才埋在他后颈不住的闷声发笑,悄声说:“夫君,还好你不像姜郎君那般傻!”说着抬起身子在他侧脸上吧唧亲了一口。
杨敏之不知道她没头没脑的笑什么,只是见她又高兴起来,他跟着心里也松快了。
昨晚又摁着她胡闹了一回,从今天早上起来小娘子就有些看他不顺眼,这会儿突然又喜笑颜开,爱他爱得不得了似的。
女娘的心果真就跟六月的天似的,说变就变。
第100章莲子
女娘的心像六月天,六月的天气也像喜怒无常的女娘。他们下山时,天空乌云密布像要下雨的样子,到了山脚下荷塘边,云霭消散又露出晴朗的天空。
荷花盛开,满池清香。缠绵的民间俚曲从茂密的荷田里传来,“妹呀哥呀”的,字句有些听不太清。
几叶轻舟从碧绿的莲叶间翩然驶过。是几个采莲女在无忧无虑的歌唱。
亲卫喊住一个采莲女,使银钱赁条小船给自家公子和夫人游玩。
“一会儿要下雨呢,再加半贯铜钱就能租我家的木篷船,哥哥们莫得让您家夫人挨了雨!”
采莲女停下手中动作,朝岸边笑问。
话是冲亲卫说的,羞涩笑容却大胆的飘向杨敏之。
亲卫请示大人。杨敏之对采莲女的多情秋波视若未见,偏头问夫人的意思。
张姝说,像采莲娘子那样伸手就能碰到荷花和莲蓬才有趣,坐有篷顶的船有何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