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你之见,大寧府还需要增加多少兵马?”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武官前列的朱棣身上。
自他回朝之后,每次朝会都会被朱元璋召唤参与。
……
“启稟父皇。”
“儿臣认为,这场叛乱的发生表明北疆依旧需要驻扎重兵防守。
大寧以北除了那几个反叛的卫所,还存在不少部族,他们隨时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
而且这片区域还与高丽接壤,更需防备。”
“儿臣觉得,应当將大寧府的常驻守军扩充到五万,同时,朱雄统领的镇寇军也应扩编至五万人。”朱棣语气郑重地说道。
“老四说得確实有道理。”
朱元璋点了点头,隨后望向秦逵,直接下令:“准许寧王所奏,请允许將大寧守军扩充至五万,另朱雄所属的镇寇军也有损员,在战后需补充到五万人规模。”
“臣遵旨。”秦逵迅速领命,然后退下。
“报!”
“微臣叩见皇上。”
“前方传来了大寧捷报!”
“捷报使已进入皇宫,即將到达殿前。”
一名禁军统领快速迈入殿中通报情况。
“才多长时间?又传来了捷报?”朱元璋略显愕然,隨之喜形於色。
满朝文武亦是一片惊讶,不少人眼中都泛著光芒。
几天前,刚收到大寧传来的大胜消息:朱雄率大军成功坚守城池,並且以绝处逢生之势击溃敌军,杀敌超过两万,功勋卓著。
按照正常推断,接下来双方很可能陷入胶著状態,没想到竟然再次传来捷报?
此情此景令眾人颇为惊奇甚至震撼不已。
“快,立刻传捷报使进来!”朱元璋放声笑道,“朱雄这小子果然没让朕失望。”
一旁的王景弘看到这情形並未表现出多少意外。
自从確认自己孙儿无恙並立下功劳之后,每当与朱雄相关的好消息到来,皇帝都是如此兴奋关切。
紧接著,外面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携带令旗的士兵疾步踏入殿內,在眾目睽睽之下跪倒於殿中央。
这名士兵背上负有一个捲轴筒,手里还拿著两个盒子。
“稟告皇上。”
“奉寧王殿下指令,特来上奏捷报。”
捷报使叩拜后高声道。
“这回大寧又传来什么好消息?”
“赶紧呈上来!”
朱元璋挥了挥手,满脸期盼地看著捷报使。
朝廷眾位大臣也將目光集中在那人身上,充满好奇。
这名士兵毫不迟疑,立即將背后的捲筒恭敬捧起。
隨即王景弘上前接过,打开封印取出其中的捷报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马上查阅內容。
看完之后,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浮现喜悦神情,最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