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倘若朱雄听闻他的名號,定也会有所知悉。
因为在后世的歷史记载中,有这样一段:姚广孝,这位被冠以“黑衣妖僧”
之称的人,不仅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筹谋者,更是那场战役里首屈一指的功臣,甚至还有“黑衣丞相”
的美誉。
他和朱棣的关係,既像师徒又似挚友。
而提及此人,眾人无不动容,因他才智绝伦、谋略深远,几近妖孽。“如果燕王想杀,早已动手,何必拖延至今?”
“不管如何,燕王只需静候佳音便是。”
“贫僧所言,终將应验。”
“如今太子虽圣明贤德,令兄弟归心、群臣服膺,並得当今天子厚望,可这正是其隱患所在——太过操劳,迟早身体吃不消。”
“以上便是贫僧肺腑之言。
望燕王殿下早做决断。”
“贫僧愿倾力为殿下谋划全局。”
话语落罢,姚广孝微微一笑,缓缓站起身子,把放在朱棣身旁的剑移开,然后悠然朝后殿行去。
待他转身离开后,大殿竟仿佛未曾有人来过一般安静空荡。
朱棣握紧长剑,目光复杂闪烁,內心的波澜起伏不断……
另一边,北元国都內!
“瞧瞧这北元皇宫,果真恢弘气派,处处彰显奢华。”
“是啊,这北元皇帝即便被我大明赶到此偏远之处,仍如此纵情享乐。”
“这有何难?不过是剥削压迫无辜汉族百姓所得。
否则以他们自身的能耐,何至於此?”
“说来也是。”
“眾兄弟可见否?我们攻下城池时,那些城中的汉族百姓欢呼雀跃,显然是被奴役太久。
现今总算回归我大明的怀抱。”
“只可惜呀,那北元皇帝与眾大臣早已逃脱。
若能擒获他们,不但可记一大功,更为数十座城池中的百姓雪冤復仇。”
“无妨,他们已退回草原了。”
议论声四起,眾多士兵立於北元皇宫外的议政殿前,对北元的嘲弄混杂著对其首脑脱逃的遗憾嘆息。
此刻,失望之情在空气中蔓延。
就在这时候,
朱雄在一批贴身护卫护送下缓步出现。“將军驾临,属下等人拜见。”
周围的將士立刻躬身施礼,个个面带敬畏。
过去这两月余间,朱雄屡立奇功,麾下將士皆斩敌无数,因此深得敬重。
军中传言亦盛,“跟隨朱將军,有肉吃”
,正是对他领导才能的认可。
要非如此,他们又怎能率先突破其他七支守备军直抵北元国都夺取首功?
“诸位免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