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外面的不是段阑生,也不是来叫她出去帮忙救火的弟子。而是一个陌生的声音:“陆师姐,你在么?宗主急召,请速去剑宗鹤修堂。”
陆鸢鸢在小半柱香后来到了目的地。
毕竟心里怀疑纵火的命令就是蜀山宗主下的,来之前,她心中多有忐忑,来到后,发现这里还站着诸多弟子,看来不是单独召见她,陆鸢鸢按捺住异样,走进去。
段阑生也在人群里,本还面无表情。察觉到她也来了,他侧过头,无声地递给了她一个“没事”的眼神。
陆鸢鸢目不斜视地行了礼,站到人群后。
人陆陆续续到齐了,蜀山宗主这才开门见山,沉声道:“我们已经追查到了贼人的踪迹,就在南境的深山中。我需要诸位立刻出发,在半个月内,将贼人捉拿归来。”
声音以内力传出,听者的耳膜仿佛也在震颤。
陆鸢鸢蓦地抬头。
蜀山确实一直想寻找殷霄竹的踪迹。但她回蜀山这几天,并没有听说过大规模派人去找他的行动。按道理,天大地大,以殷霄竹的处事习惯,即使地毯式搜索,也不可能那么快找到他。况且她完全没听说有派人。
难不成是殷霄竹留下的东西里,有写过他也许会去的地方?有写他老巢的地方在哪里?
若是如此,那也只是一个可能而已,谁能保证他就百分百会去那里?
为什么蜀山宗主会这么笃定他就在南境的深山中?为什么给了半个月的限期?
陆鸢鸢微微垂下眼。
罢了,这个答案她不在乎。
仇恨的毒刺深深钉进了她的心脏,每一次搏动,泵血,都会让那根刺扎得更深,鼓动她的杀意。
而现在,一个绝好的机会,出现在她面前。
作为污点证人,并且是过去三年多里,唯一殷霄竹相处最久的人,陆鸢鸢在关键时刻很有可能帮上大忙,找到殷霄竹的弱点或踪迹。蜀山宗主叫她来,也是有让她随行的目的。
看得出来,蜀山宗主极其重视这次行动,甚至将蜀山三件鲜少见人的镇宗法宝也拿了出来。
一个法宝叫窥天镜,有破瘴镇邪、让妖邪遁形之效。一个法宝叫三清铃,可辟邪清心、追溯妖气。还有一个法宝叫天蓬尺,是降妖除魔的长型武器。
三件法宝分别交给了段阑生、齐怅与另外一名剑宗的亲传弟子保管。
陆鸢鸢的目光在段阑生手上一停。那是一面只有掌心大小的镜子,古朴的青铜外形,看似平常,但当光芒笼罩在它身上时,镜面却会泛出奇异的华彩。
记得那一年,她重生为燕国公主,在皇宫里受到妖怪觊觎,就是通过在镜子上抄写《妙法莲华经》、再用镜面反射月光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小命的。
同样是镜子类武器,窥天镜无疑威力更大,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条件。
好在,这东西只能用来对付妖邪。
段阑生用不了它来对付她。
收下武器,众人即日就出发前往修仙界的南境。
经过数日奔波,他们抵达南境一座名叫酆都的城池,过了这里,前方就是茫茫深山。一路上,大家都紧紧绷着神经。
殷霄竹藏身在南境,肯定不会藏在人多的地方。蜀山宗主所说的“山中”,大概率指的就是出了酆都后,茫茫荒野中的某一处。考虑到众人赶路都累了,为了养精蓄锐,领头的道君决定今夜先歇在酆都,明日一早出发。
陆鸢鸢仰头看着酆都的城门,又收回目光。
这里是她重生后第一次跟段阑生一起组队出任务的地方。但第二次来到,心境已经跟第一次完全不同了。
酆都是南境最繁华的城池,商贸发达,歌楼颇多。一进城门,陆鸢鸢就惊讶地一顿,发现满城到处都是明灯。街上人潮涌涌,摩肩接踵,颇多人提着灯在街上走,喧闹得好像一锅粥。
原来酆都今夜有花灯节,据说,子时还有游神活动。大街两旁,观赏位置最好的酒坊、歌楼二楼阳台已经挤满了人。
蜀山的修士都是年轻人,被热闹的气息感染了,都兴奋不已。
横竖进城也是要修整的,也不好苛责大家。齐怅与剑宗那名亲传弟子定下客栈回来后,看到这么多双期待的眼睛,无奈地对视一眼,最后只吩咐大家逛归逛,不要晚于亥时回客栈。
大家欢呼起来,三三两两地商议起了等下要去哪里逛逛。陆鸢鸢站在后面,望见这一张张年轻又活泼的面庞,竟有一种自己只是一个看电影的局外人的感觉。
她摇了摇头,在众人开始四散时,无声地退后,不让任何人看见自己,飞快地钻入人潮里。
虽然无心逛街,但一路走去,还是会被花灯节的装饰吸引目光。盛装打扮的小姑娘扎着双髻,丝绦垂肩,手中提着憨态可掬的兔子灯,一张圆脸笑得喜庆。长长的鱼龙灯,红蓝相间,为路过的每一个人的发梢、肩头都撒上一抹金沙。
突然,陆鸢鸢停了一下,目光落在一个摊子勾着的一盏灯上。那盏灯倒是有趣,下方是一个明亮的下弦月,上方蹲着三只头抵着头的白狐,两只大狐狸夹着一只小狐狸,显然是一家三口。三个狐
狸头都是笑眯眯的眼,身后支起蓬松的大尾巴。纸扎的东西,细看有点粗糙,三只狐狸做得倒是惟妙惟肖的。
说不清是什么心态,陆鸢鸢盯着这盏灯看了好一会儿,垂在身畔的手动了动,但最终,她收回目光,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