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谢谢!”
重新坐会自己位置的青年,一口气干掉三分之一的可乐。
“爽!”
“少喝点碳酸饮料,年纪都这么大了。”
“好,听你的。”
不知不觉,竹下雅人的年龄已经来到30往右,刻板印象中属于成熟可靠的中年人。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前世发达互联网的冲击,他的心态远没有当代同龄人那么稳重。
明明和蜡笔小新父亲野原广志差不多年龄段,平日里却表现的像初出茅庐不久的大学生。
竹下雅人放下饮料重新拿起筷子,简单的吃了几口后语气随意的问。
“对了,目前公司一共在申城投资多少了钱?”
“接近35亿美元。”
“这么多,整个中国差不多投资了50多亿吧?”
“是的,一共是57亿。”
申城是星海集团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地方,全国其余地方都没有申城一家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申城在星海集团的对华投资占比也会逐渐缩减。
依旧会超出其余城市,但比例不会如此夸张。
“不知不觉间都有这么多了。估计再过个几年,就能突破百亿美元规模吧。”
“差不多,中国已经成为公司对外投资第二多的国家。”
虽然竹下雅人更重视在中国的发展,但这里的经济条件还是不那么行。因此星海集团在白头鹰的投资规模,远超过中国。
并且这种超越,还是全方面的超越。就连中国吸引对外投资的根本制造业,星海集团在美国的投资规模也更大。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扭转,星海集团在美国的制造类投资正逐渐减少。
当然,总投资上就算后世美国也会压日本一头。
别的不说,单单是星海资本在美国股市的投资,中国这边就完全比不了。
简单视察完申城,竹下雅人又坐飞机来到京城。
这边的进度和申城差不多,预计可以在明年开工。
不过京城的气温要低一些,所以宿舍楼之类的建设已经停工。
这也是北方不太好的一面,大的项目需要更长的建设周期。
京城视察完,他又快速飞到特区和羊城。
相对于申城和京城的繁杂,星海集团在这边的投资较为单一,都是电子类公司。
这里将是星海集团和富士康等湾湾电子厂,以及三洋等日本电子厂直接竞争的地方。
如此一来,有羊城和特区这边经过激烈竞争上位的管理,就可以避免申城和京城那边因生于安乐被逐渐击垮。
是的,星海集团之所以要在特区和羊城投资,主要就是看重这边激烈的竞争环境。
只有经过充足竞争考验的管理者,才是星海集团制造类公司需要的管理者。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行伍。
星海集团的制造类部门和公司管理岗,尤其是电子制造类部门和公司管理岗,必须要经过在特区和羊城那边的历练才能上位。
只有这样,星海集团才能应对好富士康等湾湾企业,以及大陆本土制造类公司的冲击。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竹下雅人在特区这边同样没有过多停留,走马观的看了一圈就重新飞回申城。
“你还回来干嘛呀,不是有事要回日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