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点,排位赛正式开始。
q1时,梅奔两位车手就展现出了极高的速度。
汉密尔顿跑出1分40秒974位於第一,罗斯伯格跑出1分41秒111位於第二。
他们仅仅飞驰了一圈,就回到p房里面,这个成绩也確实不需要他们再做什么努力。
好在经过调整之后,威廉士的速度得到了恢復。
马萨在最后一个飞驰圈的的时候飞出1分42秒303的成绩位於全场第七。
吴軾跑出了1分42秒001的成绩位於第5,被两辆印度力量踩头。
当然最惨的车队不是威廉士,而是法拉利。
维特尔因为错误的放车时机没有得到充分的飞驰,竞然以1分42秒94的成绩止步於第15位。
在q1爆冷出局。
这简直就像是开玩笑一样。
然而法拉利的落后对於威廉士来说却是好事。
q2开始后,印度力量表现的仍然强劲。
霍肯伯格只用一次刷圈就刷出了1分41秒925的成绩,在场上居於前列,
吴軾也释放出了更多的性能,也仅仅飞驰一圈,以1分41秒4排在第三。
事实证明,高下压力在这条赛道確实会更有利。
和以往比赛完全不同的是,吴軾所有的优势时间都是在那些慢速弯道中攒回来的。
这当然给了威廉士工程师一些启发,只是这已经是收官战,那些启发放在明年的赛车上吧。
马萨以1分42秒049的成绩位於第7。
梅奔、威廉士、印度力量、大红牛双双进入q3。
另外两辆则是法拉利的kimi和小红牛的赛恩斯。
排位赛进行到这个时候,结果基本已经很明朗。
q3起表。
梅奔的速度无人可挡,两位车手隨便出来刷刷就能刷到1分41秒头的样子,提前打好样,牢牢占据一二位置。
吴軾经过充分的准备,调整好之后,第1个飞驰圈就衝出了1分41秒101的成绩。
他瞬间来到了仅次於梅奔的位置。
等到最后五分钟,吴軾再次將车辆驶出。
经过暖胎一圈后,发车大直道上他全力push。
强大的阻力让他感觉到赛车明显被风压著。
不过临近1號弯时,一脚剎车拐入弯中,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又让他到无比轻鬆,
果然还是高下压力的车开著舒服,
紧接著的2-4號弯,属於大幅度的弯角,这里需要车手自己衡量赛车速度与下压力之间的关係吴軾几乎以这辆车能这个弯道的极限速度再经过这里。
他能够清晰感觉到当拐入弯中並在弯中飞驰的时候,如果速度再快一点,那么整辆车就会因为失去抓地力而发生打滑5-7號弯又是一组中低速夹杂的慢弯,车辆不得不降低速度。
这套复杂的组合弯堪比开入小区,赛车的速度一度来到70码。
或许后世也是考虑到这样的弯道意义不大,所以才將三个弯道化为一体,优化成了一个“u”型弯。
等到7號回头弯出来,drs大直道在等待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