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公主府。
牛二囡在夫君一回府后,她就讲道:“夫君,珍珠又寄家书,又写了安康的诸事。我啊,听罢,也是念了孙儿。”
对于牛二囡而言,孙儿安康不在跟前,她太想了。
哪怕家书里,不止有女儿的文字,还有画像。
那是闺女动手,用的特殊法子。瞧着那画像,那太像了。
至少落在牛二囡的眼中,那一笔一画,那一个福娃娃一样讨人欢喜的小孩儿。
那是自己的孙儿。
牛二囡就唤了一声好孙儿。虽然在礼法上,这是外孙。
可心头,在牛二囡心底,这便是血脉相连的亲辈小辈。外孙也罢,孙儿也罢。
这等小辈,牛二囡太挂念了。毕竟,这小孩儿长在了牛二囡这一个长辈的心窝窝上。
第85章
国孝过了,大赵朝的燕京都又是热闹起来。
在这等情况下,万珍珠很忙碌。因为她得参加了燕京都的更多人情往来。
像是忠顺男要大婚,要尚贞静公主。又或者是崔八姑娘要成婚,要嫁给常二公子等等。
这等喜事,可能是积攒了太久的原由。总之,桩桩件件,多的很呢。
在这等情况下,万珍珠给镐京都的爹娘写了很多家书。
连着往镐京都送去。万珍珠就一个念想,磨着爹娘心意改变。
对于镐京都的新君上位,万珍珠也听着一点风声。
不,应该说是收了亲爹的第一封回信。
“同福。”万珍珠阅读过家书后,对于来年,承顺三年,同福元年,那一位新君的年号,倒是颇有感想。
这一个同福的念号,万珍珠听着,可不怎么美妙。
与谁同福?
镐京都能做主的太多,蛇无头不行。朝廷之上,头太多,更不行。
至少在万珍珠的眼中,大晋的少年天子太年幼了。
这一位天子压不住阵角。
皇权一衰弱,围绕皇权而生的太监等等宫人,那日子也会难过起来的。
万珍珠担忧爹娘安危。
“夫人在想什么?”万珍珠拿着书信发呆时。
夫君赵济世的声音响起来。
万珍珠一抬头,她就瞧见了夫君的脸庞近在咫尺。
“夫君回来了。”万珍珠扬起笑容。
“我收到家书,再想着镐京都的近况会如何。”万珍珠说了自己的忧思。
“镐京都那一边我会差人多盯紧。若有法子,夫人不妨多去家书,还是劝了岳丈大人回心转意最好。”
赵济世有心帮衬。
问题在于岳丈大人的心意如何。岳丈大人家的心意不变。
那么,赵济世想帮衬上,也不过是敲一敲边鼓。落子了大局而言,杯水熄火,于事无补。
“我已经寄了三封家书。目前尚得爹娘一封家书回信。后续,我也想磨着爹娘同意来了燕京都。”
万珍珠的心意一样不曾改变的。
做为闺女,万珍珠是想替爹娘养老的。
至于留了镐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