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时明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继续躬身听着。
朱由检将他的神色尽收眼底,毫不在意地继续道:
“再加敕书一道,令其专管京师新政之事,凡事涉各部、卫所衙门,一律听其调度,便宜行事。”
“另,重铸关防一枚发给。今后,凡京师新政之事,所有奏疏题本的评级,一律在原有基础上,上调一级。”
这下,高时明脸上的惊讶再也掩饰不住了。
这已经不是破格,这是圣眷隆重到了极点!
他犹豫了一下,嘴唇微动,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化作了一声:“奴婢……遵旨。”
朱由检看出了他的犹豫,哈哈一笑,说道:“不必担忧。朕正是要借这个机会,看看这外廷之中,诸位臣工的态度。”
他语气变得幽幽,眼神深邃,缓缓说道:
“总不能这中旨诏令,过去皇兄发得,我这个百官口中的德望新君,却发不得吧?”
“那这德望,到底是对朕的赞美,还是对朕的束缚呢?”
高时明心中一凛,瞬间理解了朱由检的意思,低下头不再多劝。
朱由检将台面上的其余十六本奏疏拢了一拢,说道:
“其三,就是这剩下的奏疏了,你统一代朕批红。”
“首先,让他们好生参照薛国观的奏疏,看看差距在哪里,用心改进。”
“其次,告诉他们,事必有主,功必有归。谁提的方案,谁就给朕领了这差事,别想着光动嘴皮子。”
“最后,把丑话说在前头。”
“京师新政,如今都归于顺天府下。府尹的位置已经没了,再想做事,就只能从治中、府丞、乃至通判做起。”
“让他们都掂量清楚,真的愿意俯下身子做事,再上疏来,别一窝蜂地瞎凑热闹。”
朱由检笑了笑,补充道:“当然,语气你帮朕缓和一些,别太生硬,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奴婢明白。”
高时明躬身领命,将那份薛国观的奏疏和其余奏本小心翼翼地捧起,离开了乾清宫。
朱由检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微微一笑,重新埋首于那堆积如山的奏疏之中。
天下官僚如一张大网,纲举则目张。
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的节点,轻轻一拨,整张网都会随之而动。
薛国观此人此事,某种意义上来说。
——正是比李国普、杨景辰、孙承宗更关键的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