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演员锻炼的机会变得更少了。
由于题材越来越收紧,导致给劲的题材都是敏感题材,大多数人不敢碰,大家就只能砸明星、砸场面。
这样的结果就是银幕上来来回回就是那些人,小成本电影数量的不断减少,导致新人演员、新人导演等幕后人员很难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2、互联网资本的入局,最终形成全产业链垄断,所有电影人全部沦为B。A。T的打工人。
至于这一点,书中我说的也挺多了,就不再多说。
只说一点。
互联网资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互联网资本没有情怀,没有人情。
以往的电影公司,往往会说,我们拍3部赚钱的商业电影,我们再拍1部不赚钱的艺术电影。
互联网控制后的影视公司呢?
对不起,没有这些,因为一切都数据化了,都KPI了。
也许有些人一开始是有人情有情怀的,可是在残酷的市场面前,他们很快就会屈服于KPI。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斗战神》,一开始不也是雄心壮志么?可结果怎么样?
互联网的大数据是最残酷无情的,普通人无法想象腾讯视频一个组下面,一个月有100多个项目,惨烈比稿,最终胜出两三个是什么个生存环境。
普通人也无法想象在大数据时代,那些身居高位的视频网站的大佬们会被异化成什么样。
我跟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的一些大佬们也打过交道,甚至他们的微信我都有。
说实话,都是很优秀的人才,都有各自的情怀。
可在工作上,他们不敢有情怀。
因为他们要面对非常可怕的KPI,要面对互联网那种杀得红海一片的残酷生存环境,他们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电视剧行业进入平台垄断期后,所有项目一定要先通过平台的审核,才敢有人继续往下拍摄。
电影行业呢?
对不起也是一样的,B。A。T会审核你的项目,根据大数据告诉你,你这内容年轻观众会不会喜欢,然后让你调整。
我就被调整过好多次。
什么?你找其他的投资?
那问题来了,大导演不愁投资,咱不去聊它。
缺投资的人,固然是容易找投资的,可8亿事件爆发后,热钱迅速退潮,影视行业以土崩瓦解的速度被B。A。T整合垄断。
这时候,你想找钱,你就得服从BAT的大数据。
如同有些读者所说,李古城为什么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搞七搞八?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古城的时间太少,他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吸取足够的资源,变成足够强大的资本方,才能够对抗B。A。T,对抗海外资本。
你光拍电影厉害,那是绝对不够的,到时候无非是沦为平台的高级打工仔而已。
说好听点,资本注资你成立工作室,听起来不错,咱还占大头呢!
可到头来,你的下游全卡在对方手里,生死全是对方一念之间。
你的确可以靠着先知资本活得很好,成为大导演了,资本还得求着你拍好片。
可重生一趟,光顾着自己了,能救一下2025年要死不活的华夏影视吗?
照传统方法这样干,救不了一点!
原因很简单。
老谋子一年拍7部电影,他救了华夏电影吗?
不仅没有,老谋子反而成为了给华夏电影棺材板,钉上钉子的那个“帮凶”。
因为他跟资本同流合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