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援朝听到杨建国事迹,甚至人家是渔民,还兼着监测员。
“这是好同志啊。”
“咱们应该树立一下典型。”
“东沟县,渔业发达,我正想在全县,安排一次渔业标兵。”
“这个杨建国,就是很好的标兵人选。”
钟援朝这话,让许多领导纷纷点头。
当然点头了,钟援朝比他们都高半级。
“领导,这渔业标兵,有啥好处没?”
高城山是帮着杨建国问问,钟援朝一笑道:“呵呵,这是渔民的荣耀。渔民太辛苦了,以前收入都归公社,有渔船靠海吃饭。”
“如今经济发展,全国各地的沿海城市,都在发展渔业。”
“高总,你忘记上次林先生,从宝岛过来,他们那边的渔业发展很是迅猛。南方那边,更是建立商会。”
“咱们这边,跟南方不同。”
南北经济不同,北方经济主要靠实体产业,毕竟北方都是国有大型企业。
钟援朝从中原而出,他想借鉴南方商会,可来到这里,却发现北方没几个正经私人企业。
北方人,更喜欢单打独斗。
商会是不可能了。
要想促进渔业发展,钟援朝就想弄出标兵。
“让全县的渔民,都像杨建国同志学习。”
“对了,这杨建国同志,家庭条件怎么样?”
钟援朝再次问出杨建国,高城山想了想道:“渔民,家庭条件一般。”
高城山说的一般,那是跟自己相比。
可在钟援朝那边,却以为杨建国很贫穷。
“不容易,那更要当标兵了。”
“他立过功,还会捕捞。”
“嗯,先这样。”
钟援朝嘴里嘀咕着,就在这餐桌上,把渔业标兵的事情给定了。
杨建国哪里知道,自己被新来的领导给记住了,甚至还要给他标兵。
杨建国已经接到赵文明电话了,全部都要了,而且还18块钱。
“给我这么多?”
杨建国拿着旁边铅笔,写在报纸上,计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