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肖像馆做事时与刘待诏学了雕刻之艺,但并未完成,还请皇上开恩,允许臣在此处将那雕像做完。”
宋淮州这话说的没头没尾,但是皇上却应了下来。
“做事情就要善始善终,既然如此,朕便着人给你送来。”
在宋淮州请旨时,萧嘉仪存了半分的期待,却在他开口之后落空了,她没想到宋淮州竟是半分都不想与她解释。
临走前萧靖川还偷偷的瞄了宋淮州两眼,萧嘉仪却是半分眼色都不肯留下,徒留个背影于逐渐紧闭的门缝中消逝。
宋淮州回想起刚才那一刻,少有的叹了口气,本来两个人已经互通心意,却因的此事怕是要一夜回到原点。
宋淮州只求宫里人办事稳妥些,快些将那雕像送来,他早点将东西完成了,便能早出去一分,出去后他定会亲自去和萧嘉仪赔罪。
山中风大,不多时伴随着树叶的沙沙作响,外面传来了大师们诵经的声音,一下子便将宋淮州的想法打断,宋淮州突然皱起眉头,他想到了一个好似不太可能但又很合理的问题。
皇上不会要把他关在这里直到地老天荒吧。
他是想要抱紧皇家铁饭碗,但可不是要烧香这个铁饭碗呀!
第43章第四十三章宋淮州他无理取闹!……
事实证明,抛开一切的不可能,剩下的那个再匪夷所思,只要是皇上下旨,那一切都会显得很合理。
天还没亮呢,宋淮州就听见了外面诵经的声音,恍惚间,宋淮州真的以为自己出家了。
眼见这觉是睡不下去了,宋淮州恍恍惚惚的从大殿旁边的侧室出来,和梁朝先前的各位皇帝们打了个招呼后便去迎接门外的大师了。
本以为迎接他的是宛如昨日那般大的阵仗,却不想门外只站着一位大师,洁净的僧袍被日初的光辉所笼罩似是披上了同样的色彩,光亮的脑袋下是与宋淮州差不多年岁的面庞。
宋淮州吸了下鼻子,缓了缓还是上前躬身行礼道:“大师起的真早,这是要来殿里诵经吗?”
和尚摇了摇头道:“小僧法号明尘领师傅命今日开始伴宋大人修行。”
“修行?我?你确实是我要留在这修行?”宋淮州的瞌睡一下子全消散了,不可置信的反问道。昨天不是说祈福吗?怎的今日就变修行了?这两个词可不是一个意思。
因为这太庙距离皇城较远,所以直到早上宋淮州才知道这个噩耗,而京城里的人在昨日回宫的时候就传开了。
皇上说宋淮州在进入大殿时见到先祖画像深有所感触,因的这次祭祖未进行完,恐祸事横生,所以宋淮州愿留在山上修行,日夜诵经为梁朝祈福,为大梁的百姓们祈福。
一下子宋淮州驸马的形象又光辉了起来,梁朝上下几百年上哪去找如此有责任心的驸马呀。
皇上这口谕一下发,宋璟和宋修然又一次成为了众人热切关注的对象,诸位大臣们纷纷上前称赞宋淮州有担当识大体。
宋璟苦笑着应和着,而宋修然终是体会到他们老父亲前几次的无奈。
等宋淮州修行的这件事传入宫里的时候,即便淡然如惠妃也察觉到了些许的不对,等萧嘉仪和萧靖川回泽灵宫的时候,惠妃问道:“今日是又出什么事了吗?”
萧靖川刚要开口就被萧嘉仪摁了下去。
萧嘉仪对于宋淮州去修行这件事似乎一点都不关心,早上闷在心里的气一直无从发泄,连回来的路上萧嘉仪的脑海里闪现的都是宋淮州跪在大殿内的样子,他明知道要涉险却半分都未向她透露,是觉得她不会担心,还是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牢固。
萧嘉仪深知人心难测,但她以为经过之前的那些事,两人都未退婚所以多多少少是会互相在意的关系,她本都做好了接纳宋淮州的准备,却不想宋淮州并不信任她,萧嘉仪淡淡道:“没出什么事,就是父皇说的那样,宋淮州痛哭流涕的要留在那里祈福,父皇不好驳了他的诚意便叫他在那里修行了,没准他想开了就真的出家了呢。”
惠妃娘娘轻轻拍了拍萧嘉仪的手小声嗔怪道:“瞎说什么呢。”
萧嘉仪却不以为然道:“我没乱说,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想来只有那天上神佛才能好好的管教他,如此对他而言也是好事。”
萧嘉仪说完后就借着休息的名义拉着萧靖川出去了,惠妃娘娘看着女儿少有的闹别扭的样子竟笑了出来。
身旁的女官不解道:“公主看样子心情不好,娘娘不去劝劝?”
惠妃娘娘笑着摇头道:“这样挺好的,劝说的事情还是等驸马回来再说吧。”
女官虽未言,但心下却也犯嘀咕,头一次听说驸马修行的,那驸马还能回得来吗?
===
驸马还能不能回去这件事,驸马本人也很想知道。
宋淮州从明尘那里听到宫里传来的口谕时,顺感头顶好似被雷劈了一般,劈的他眼前直发黑,浑浑噩噩间唯一能让他认清的便是明尘那颗光滑的脑袋。
他许久都未缓过神来,但明尘却仿若一缕青烟,轻飘飘的自宋淮州身边划过,走到殿内便开始诵经。
若是宋修然在这里肯定会劝明尘先不要这么做,因为宋淮州一旦情绪不稳定,那就必会出幺蛾子。
作为寺中备受关注的小僧,明尘自幼聪慧于佛法修行上甚是勤奋且天分极佳,所以年纪轻轻便能拜在主持门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