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丧尽天良!该杀!”
“杀了他,替天行道。。。。。。”一时间场上群情激愤,不知是谁率先开口,随着一声一声的怒骂声响起,只听“唰唰唰”几声,无数刀光剑影闪过,不少人激动之下已不禁亮出兵器。
一切仿若摧枯拉朽一般,端看此时形势,不论是谁,大约都会觉得这场审判已临近尾声,只待凶手伏诛便是结局。而纵观四周,众人之所以暂且未动,显然不过是在等五大门派一句表态。
雁惊寒清楚看见,圆台上沈正眼中难以抑制的畏惧。高高在上的沈盟主,此时已是人人喊打,只怕比之魔尊重霄当年也不遑多让,正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想来这便是幕后之人想要的结果。
雁惊寒原本因着十一之故,对沈正此人便已起了杀心,如今再加上秋菱,心中自然更是难平。无论如何,从某一种角度而言,沈正此时下场也算是正合他心中所想,若是换了常人,处在此种环境下,必然难免感到些许快慰。
然而雁惊寒此时此刻,却近乎直觉般地预感到了危机的来临,自方才起便一直隐隐萦绕在他脑中的话再次清晰浮现。
秋菱到底为何要撒谎?
依照对方方才所言,她在二十五年前便已看清凶手乃是沈正。然而雁惊寒却知,这是万万不可能之事。因为依照秋菱之性,她若早知真凶乃是沈正,必然早已出来指证对方?断断不会等到今日,更不会一直待在楼中。
甚至在前世之时,秋菱都不曾出过揽月楼。
雁惊寒自听见“焕颜丹”三字起,已是心绪难平,再加上他知道秋菱复仇心切。故而方才察觉到此点,虽然下意识觉得有些不对,也只以为是对方太过迫切地想要坐实沈正罪行,好就此手刃仇人,以免被某些有心之人借此节外生枝之故。
顺着这个思路,雁惊寒甚至都已不觉在心中设想,假使有人问及此点,秋菱又该如何回答?
譬如她可以半真半假地说:自己当年死里逃生之后,因着伤势过重,虽然侥幸得救也足足昏迷了大半年才醒,而等她能够开口说话、下地行走,则早已是一年多后的事了。
彼时段枫已与沈姝成婚、沈姝身怀有孕,人人又都认定魔尊重霄才是凶手,她只是一介婢女,左右为难之下根本不知该如何是好,又畏惧沈正势力,而等她再回过神,正魔大战结束一切已成定局。她也只能就此隐姓埋名以求自保,直到沈慎找上门来,她得知少庄主尚在人世,这才鼓起勇气指证奸人。
或者更简单些,秋菱甚至可说自己当年伤势过重又受了刺激,从而记忆有损,直到近日得见段枫方才将一切想起。
雁惊寒脑中思绪翻涌,不过转念,已想到好几种可行的说法。无论如何,沈正所做所为已是无可辩驳,此时大局已定,这点细枝末节纵使有人问起,显然也无关紧要,只需给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即可。
然而与此同时,他心中却有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不可辩驳。
前世秋菱既未出楼,说明幕后之人并未找上她,也即表明依照前世发展,纵使没有秋菱,幕后之人必然也有办法证实沈正才是真凶。何况雁惊寒前世此时纵使再不管事,也曾关注过武林大会,他清楚记得当时传来的消息中根本没有这一桩事,有的只是沈慎成功接任武林盟主。
虽说当时雁惊鸿与昭影已对他阳奉阴违,报的消息不尽不实,但雁惊寒不认为这二人有何必隐瞒此点。
那么便只有一种可能——即前世此时,武林大会根本没有这许多枝节,仅是按照原定流程顺利进行。至于沈正。。。。。。以幕后之人报仇之心,雁惊寒并不认为对方会放过此人,由此可知,这场审判极有可能是在之后发生。
譬如,新任武林盟主带领众人一举攻上揽月楼,惩奸除恶、威名远播,从此坐稳盟主之位之时。
今生与前世有何不同?雁惊寒自问自己重生以来的种种所为,必然不会对指证沈正之事本身产生干扰,那么秋菱出楼就断然不会只是为此而生的变数。
想到这里,纵使再是不可置信,雁惊寒心中的答案也已呼之欲出。
还有什么变数?
无非便是他早知下蛊之事,自扬州聚海帮起,到潇城夹山寺,再到此时冒险潜入常青门中,一步步设法揪出幕后凶手,不让对方嫁祸揽月楼之计得逞罢了。
雁惊寒视线定定锁在秋菱身上,在这一瞬间,直觉自己近乎割裂成两个人一般,脑中一半是前所未有的清明,一半却又无端觉得有些茫然。
为什么?有一个声音在他心中闪过。
与此同时,只听场中不知谁的问话穿过重重喧嚷格外清晰地落在众人耳中,所问之人正是秋菱,问的亦正是雁惊寒方才所想的问题。
原来一场审判的终结便是另一场审判的开始,一幕接一幕,真是好一出复仇戏码,好一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雁惊寒闭了闭眼,不过一息之间已然定神。再睁开时,双目中已全无波澜,只有如鹰隼般的锐利一闪而过。
--------------------
改了很多遍,看在这章这么长的份上,请大家原谅我写到今天才更~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