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琰也认出对方,在岐王视线扫过来的瞬间,也福了福身。
岐王颔首示意,“不必拘礼,本王只是恰好路过,听到小姐们的争执,冒昧上前替张小姐作证,人确实不是她推的,自始至终,张小姐并未动手。”
王盈雪猛的抬头,“不可能!”
岐王在作伪证!他怎么会向着张婉琰呢?
“本王亲眼所见,还能有假?”岐王挑眉反问,王盈雪被堵得哑口无言。
岐王可不是赵清仪这个空有虚名的县主,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藩王,是先帝所出的最后一个皇子,陛下见了他,还得称呼一声皇叔。
身份摆在这里,王盈雪不敢造次,只能咽下这个哑巴亏,兜兜转转忙活一圈,什么好处都没捞着。
赵温仪也松了口气,还好岐王殿下来得及时,否则她真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方是大姐姐,一方是王盈雪,两边她都得罪不起,但愿大姐姐不会怪她。
赵温仪想着,怯生生看了赵清仪一眼。
赵清仪并未看她,仿佛她不存在一般,反倒看了岐王一眼,表情若有所思。
前世,传出与张婉琰有染的,正是岐王殿下,对方今日又恰巧站出来为张婉琰作证……
赵清仪忍不住又多看张婉琰一眼,对方垂眸,面色如常,显然与岐王不熟。
赵清仪顿觉头皮发麻,看来她真正要提防的人,是岐王,而不是王盈雪之流。
岐王解了围,并没有要立刻走开的意思,有一搭没一搭的问了张婉琰几句,听着都是无关紧要的关心问候,倒也挑不出错处。
可赵清仪就是不安,岐王太刻意了。
而岐王的身份也很不凡,他是先帝最小的皇子,也是最受宠的皇子,一出生就被分封在浙江杭州府,浙江乃富庶之地,也不用镇守边关打仗,可见先帝当年有多宠爱岐王,就连太上皇登基后,都不敢轻易动这个弟弟。
直到当今陛下上位才着手削藩,并对分封中原江南等地的藩王增设诸多限制,譬如无召不得回京,减少食邑,由朝廷直接接管富饶之地的赋税……
诸多限制下,藩王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失,岐王首当其冲,是被削得最狠的那个。
岐王察觉到小皇帝的决心,为避其锋芒已远离朝堂多年,从不涉及朝政,每年还会准时上供,以求自保。
隐忍多年,待到今年的花神宴,岐王终于向太皇太后求得恩典,入宫赴宴求娶新的岐王妃。
说来也巧,他的第一个王妃在去岁冬病死了。
赵清仪直觉不简单,什么求娶王妃,他明明就是冲着张婉琰来的。
思及此,她不着痕迹挡在张婉琰面前,对方凝视的目光实在令人不适。
岐王也察觉到赵清仪隐隐散发的敌意,不由挑眉,视线落在她鬓边的凤钗上。
有点意思。
岐王收回目光,转身离去,等走远了,低声吩咐亲信,“去查查那个县主,什么来头。”
王盈雪愤愤跺脚,也朝另一个方向走去,看样子,是要去找太皇太后,其他小姐们赶紧跟上,又是哄又是安慰。
赵清仪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提醒张婉琰,“你要小心那个岐王,我感觉……他对你别有所图。”
张婉琰茫然,“可我同他从未有过交集。”
“说不准是看上你父亲的权势,想拉拢你们。”赵清仪尽可能往最坏处去猜,涉及家族,张婉琰不得不重视起来,“我知道了,我会避着他的。”
“那就好。”又叮嘱张婉琰今日不要独处,开始互相为对方整理脏污的裙摆,先前有人趁乱弄脏了她们的衣裳。
福贵在半道上犹豫片刻,还是上前点头哈腰,“县主,张小姐,二位要不先去偏殿更衣?”
看到来人是他,赵清仪福至心临,多半是楚元河的意思,“那就多些福公公了。”
“县主客气。”福贵拱手,示意二人跟上。
正好赵清仪也走累了,两人去到偏殿先歇歇脚,福贵说下去拿新衣裳,让二人稍等。
另一厢,岐王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了赵清仪的身份来历,他久不在京城,内阁重臣中,他只知张首辅与王次辅,并不知道还有个新提上内阁的赵怀义。
听完亲信回禀的话,岐王陷入沉思,半晌,问起那支凤钗,“区区一个臣子之女,即便得封县主,又如何戴得起宫里娘娘们的凤钗?”
“听闻是长公主赏赐。”亲信将打探回来的消息一五一十禀报。
“哦?”岐王心下稍安,还好,只是长公主赏赐的。
他还以为是当今陛下——他的好侄儿赏的,若是侄儿看中的女子,他还真不好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