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拖家带口穿越1964 > 光华相机的诞生(第2页)

光华相机的诞生(第2页)

自动测光系统测试时,光敏电阻反应迟钝,拍出来的照片不是过曝就是全黑。

机械组的刘师傅带着组员们熬了三个通宵,最后决定分三档——晴天、阴天、室内。让用户自己转动模式环!没想到这个“偷懒”的设计反而让相机可靠性大增。

相机组装问题采用了更粗犷但可靠的机械结构替代,虽然牺牲了一点美观,但确保了稳定性。

与此同时,电子工程组日夜调试感光材料,某天深夜,一名年轻研究员崩溃地拍桌子:“这破材料根本不行!美国人的配方我们摸不透!”

王黎看着桌上的各种试剂,突然想起后世的柯达:“试试溴化银和明胶混合调试。”

几天后,第一批可用的感光相纸终于试制成功。

更加棘手的是对焦系统,原本想用弹簧驱动,但精度太差。

最后只能把镜头固定在3米焦距,配合小光圈,确保1。5米到无限远都能拍清楚。

彩色胶片是相机成本的关键。经过小组测试和讨论最终用简陋的涂布机做出了“三明治”式彩色胶片——虽然色彩偏淡,但胜在成本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

最关键的拍立得显影系统,也在37次失败后,找到了稳定的微胶囊配方。

三个月后,当第一台"光华"傻瓜式相机样机完成时,整个研究所都沸腾了。这台银灰色的小相机重量不到500克,却集成了当时最先进的自动曝光技术。

"来,试试看。"王黎把相机递给张组长。

张组长有些笨拙地举起相机,对准窗外的梧桐树。"咔嚓"一声,镁光灯闪过。

一分钟后,照片缓缓显影,虽然色彩略显暗淡,但成像出奇地清晰。

"好……太好了,终于成功了!"张组长的手微微发抖。

"傻瓜相机可以进入量产了。接下来,我们要想办法让拍立得成为时尚象征。。。"

王黎上辈子看过太多营销,知道一个产品要想成为时尚潮流,不仅要技术过关,还要有颜值。

光华相机不仅要为国家挣外汇,还要成为国家的形象大使。

"光华拍立得不仅要好用,更要好看。"王黎的面前摆放着一叠设计草图,"它得让人一看到就想要,拿在手里就舍不得放下。"

项目组成员面面相觑——他们习惯了军工产品的实用主义,对"时尚"二字还十分陌生。

"相机不就是个工具吗?"机械组的小张挠挠头,"咱们把功能做好不就行了?"

王黎摇摇头,从抽屉里取出几本外国杂志:"看看这个。瑞士手表为什么卖得贵?美国可乐为什么人人爱喝?因为它们不光是商品,更是一种。。。。。。"她顿了顿,"一种身份的象征。"

她指着上面的广告:"我们要让光华拍立得变成这样——让人以拥有它为荣。"

王黎亲自带队重新设计相机外观。

外壳使用军用级别的铝合金,表面经过特殊氧化处理,既轻盈又耐磨。

颜色上打破了传统的黑色,推出"中国红"、"孔雀蓝"、"翡翠绿"三种限量色。

快门按钮镶嵌仿玉装饰,皮带改用真皮材质,甚至连包装盒都采用磁吸式设计。

财务的周科长看到预算表时手都在抖,"这成本都快赶上相机本身了!"

"等卖到200美元一台的时候,您就觉得值了。"王黎却胸有成竹。

接下来,王黎策划了一场“时尚营销”。

她请国内著名书法大家沈尹默为相机设计了“光华”商标。把相机寄给美国安迪。沃霍尔,并邀请他为相机设计了艺术贴纸。

随后又把相机寄往瑞士托洛肯纳兹的“和平之邸”,标注奥黛丽。赫本收。但是王黎并不能确定她是否能真的收到,这个地址也是前世的时候看到的赫本定居地。

最绝的是,在广交会开始的前一个月,王黎在香港的《大公报》登载了一组彩色照片——一个时尚女郎手拿光华拍立得在拍照。

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女郎、小巧优雅的相机,一时之间编辑部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得知10月份广交会有售卖的,很多有远见的商人已经在筹划拿代理权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