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有系统自身的BUG,比如在某些特定操作下偶发的卡死、内存管理不够精细导致长时间运行后速度下降、部分界面元素的显示错位、休眠唤醒后网络连接不稳定。。。。。。
甚至还有用户对系统UI审美、操作逻辑提出的个性化建议和“脑洞大开”的新功能设想。
特别小组的办公室,被戏称为“战情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用户反馈数据流,按照问题类型、紧急程度、地域分布等进行分类展示。几十名技术支持工程师三班倒,负责初步筛选、分类和回复,试图安抚用户情绪并提供初步解决方案。而更核心的研发团队,则根据问题的优先级,开始了近乎疯狂的“攻坚-修复-测试-发布更新”的循环。
倪鸿钧带领的操作系统内核团队,压力最大。他们需要对系统底层进行手术刀式的优化和修补。为了一个影响部分老款主板启动速度的ACPI驱动兼容性问题,团队连续奋战了72小时,查阅了无数晦涩的技术文档,进行了上百次的内核编译和实机测试,才最终找到症结并发布补丁。
苏雨晴协调的生态适配团队,则充当了“消防队”和“外交官”的角色。一方面,他们要针对高频出现的应用软件兼容性问题,快速开发临时的兼容层或联系软件开发商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与各大硬件厂商、独立软件开发者沟通,推动他们为“天穹”系统开发原生驱动或进行适配优化。这个过程充满了扯皮和困难,有些厂商态度消极,有些则提出高昂的适配费用。
加班,成了启明科技这两个月的常态。办公区的角落里堆放着折叠床和睡袋,食堂24小时供应热食,行政部采购了大量提神饮料和营养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燃烧着一股不服输的火焰。他们知道,这不是在为一份工作拼搏,而是在为一份事业,一个梦想,一个国家的科技基石而奋斗。
周明更是身先士卒。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处理集团日常事务,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战情指挥中心”。他会亲自查看高频问题的处理进展,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解决方案,甚至在深夜给某个陷入瓶颈的工程师送去宵夜和鼓励。他的存在,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稳定着军心,也传递着“必须啃下硬骨头”的决绝。
然而,外界的舆论环境,并非全然是理解和支持。
随着用户反馈的增多,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在网络上的某些角落出现,并且音量越来越大。
“垃圾系统!除了爱国情怀一无是处!连个最简单的软件都跑不顺!”
“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体验一塌糊涂!早知道就不当这小白鼠了!”
“启明这是拿用户当免费测试员呢?这么不成熟的系统就敢拿出来卖钱?”
“看看人家Windows,多少年了,生态完善,稳定流畅。国产系统?呵呵,路还长着呢,反正我是用回Windows了。”
这些尖锐的、甚至带有辱骂性质的评论,像一根根毒刺,扎在每个启明员工的心上。尤其是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工程师,看到自己心血之作被人如此贬低,委屈、愤怒、不甘的情绪时常弥漫。
但与此同时,另一股强大的、温暖的力量也在迅速集结、壮大。
无数理解并支持“天穹”系统的用户,自发地站了出来,在微博、论坛、贴吧等各个平台,与那些负面言论展开了激烈的“舆论攻防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