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林潜兮手足无措之际,曹老师及时出现,替他解了围。
“我们先看看昨天发现的这枚徽章吧。”
曹老师打开了投影,幕布上赫然出现了昨日林潜兮交给他的那枚徽章。锈迹斑斑的徽章已经很难辨别出形制,连上面的字迹、色彩都看不太清楚,只有中间的星星和一把锄头隐约可见。
曹老师托了下眼睛,点点头冲边上的一位老人说道:“洪教授,您看要不您来介绍一下吧。”
被称为洪教授的老人应了一声,伸手指向幕布上的徽章,停顿片刻,直插主题:“其实,这并不是一支正规军的徽章。”
他缓缓说道:“正规的军队有自己的番号,通常的形制是这样的——”
幕布上的页面切换了一页,放出来的图片是几个耳熟能详的部队,从形状和图案布局来看,的确和林潜兮在洞穴内找到的那个不太一样。
“那这个是……”
“这是一支民兵队伍。”洪教授一托眼镜,眼圈瞬间红了,“日军全面侵华时期,在各地展开毫无人性的屠杀,本地的农民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便团结起来,组成了一支队伍。”
“他们没有先进的枪械和炮弹,人数也不占优势,但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扛着锄头和镰刀,也要与敌人决一死战。”
“他们没有胜利,被鬼子们俘虏,最终还丢到了井里。但他们也没有失败,他们拖延了鬼子侵华的脚步,为后续正规军的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历史没有用大幅度的篇章书写他们,可他们存在过,在当地的县志、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当中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而现在,他们自制的番号、徽章终于得见天日。”
“感谢你们,潜水英雄。”
第115章
X市挖出一个抗战时期民间军的徽章,这个消息一夜之间传入千家万户。拜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几乎所有打开手机的网民都看到了这则新闻,并且在短短几天内,将消息迭代升级发酵。
等到林潜兮回了S市,躺在床上吹空调、吃西瓜享受暑期余温的时候,这则消息已经变成某某潜水员在海底某处的沉船中,与“粽子”大战三百回合,最终发现了一枚奇特的番号徽章。
营销号还说,发现徽章的同时揭示了当年鲜为人知的一场战斗,某地民兵队伍与日军艰苦作战十几天,歼灭敌军多少人。
林潜兮一开始还没意识到这则新闻与他有什么关系,再一看,底下评论说,哦哦我知道这个,参与打捞的潜水员是Lin,国内一流的潜水员,顺手还圈了林潜兮的社媒账号。
林潜兮:“……”
地铁老人看手机。
连林母都神叨叨地问他新闻是不是真的,不是说去了X市吗,怎么还去海里了,除了徽章还发现了什么?
“……”林潜兮,“你天天在看些什么呢,这种营销号说的也信?”
“哟,不仅有秘密了,还学会顶嘴了。”林母回头看了一眼蹲在饭盘前乖巧吃饭的周大福,语气嫌弃,“还是我们大福乖。大福,以后别和你哥学。”
“……我有什么秘密。”林潜兮沉重冷静,“别污蔑我。”
做了二十多年刑辩工作,看问题准、看人更准的林母高深莫测地“讥笑”了一声,脸带三分得意地说:“我看你装到什么时候,你一辈子长着呢,你有本事一辈子不告诉我。”
林潜兮:“……”
嘶,林潜兮感觉大事不妙。
因为有了宋母的前车之鉴,林潜兮决定还是提前和宋瑜商量一下“对策”,虽说按林母的日常表现来说,她其实对儿子的择偶观和恋爱观不怎么在意,但是……
“这不是怕‘万一’嘛。”林潜兮信誓旦旦地和宋瑜解释,“万一她觉得不妥呢?你搞得定你妈,我可搞不定我妈,我哪里说得过她。”
宋瑜听罢,就在电话那头狂笑,“所以啊,万一你妈‘棒打鸳鸯’,你‘帮她不帮我’?是这样的吗?”
林潜兮:“你怎么还记得这个。”
宋瑜:“你说的每句话我都记得啊。”
不管聊什么,都聊成甜言蜜语是吧,宋瑜老师?——
就在林潜兮觉得和林母坦白恋情的事情还要从长计议的时候,意外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到来了。
周五的时候,宋瑜抵达S市。他约了周六上门拜访郑教授聊一下考博的事情,故而提前一天落地,喊了林潜兮来接机。
小林老师叠穿了一件白色内搭和一件卡其色外套,两手空空地就跑来接机。周五的机场人声鼎沸,南来北往的出差客们行色匆匆,所有人都和上了发条一样走得飞快,林潜兮就在这样的人群中,默默地等待他的恋人。
以往的人生中没有这样的片段,林潜兮很少观察人群,也极少等待一场邂逅。他突然意识到好像在他和宋瑜的关系中,宋瑜常常是那个等待者的角色,在机场、在岸边、在千里之外的家中。
手机APP上关注的航班已经落了地,林潜兮随手划了一下屏幕,又切了一下微信,没有消息、也没有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