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友谊干杯。
争执未果,林潜兮提出补偿方案,总而言之先稳住迈克尔再说
“我认为减压帐篷还是不应该冒险,如果你依然想试验高配比氢混合气体的话,还是在60米处增设气瓶吧。”
这个方案相对折中,这个节骨眼上不论你说什么迈克尔都不会同意,先抛一个可能性较高的解决方案试试水。
弗兰克相当在意迈克尔的安全问题,他就这个问题再次与他争执,周围几个同伴看着啧啧称奇,毕竟能让弗兰克一口气说那么多话,也是罕见的奇观。
半晌后,一个亚裔的潜水员终于忍不住出来拉了“偏架”,他问:“我们还要在争论半小时吗?”
弗兰克瞬间偃旗息鼓,他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当众人的视线聚焦在他身上,他就会本能地不适,是以在那名亚裔潜水员开口后,他闪身往人群后面走去。
此时迈克尔也冷静了下来,他看看人群,看看自己的潜伴,再看看林潜兮。
沉默许久,他终究是叹了口气。
团队进入下一阶段,正式开始前置作业。
距离水面最近的减压点在水下25米处,他们需要在这里布置一个减压帐篷。
Octopus俱乐部的几名潜水员下到这个位置安装牵引绳,他们在钟乳石上找到合适的支点,用以固定帐篷。
这个位置将在正式下潜前充满高氧,以便于潜水员在这个位置加速排出体内氮气。
Pit洞穴下方以钟乳石为主,水质非常清澈,能见度很高。团队使用了两套双向绳索,主绳直径10mm,备用绳6mm,最大程度保证装置的稳固性。
再往下进入60米处,这里的减压点很能体现Octopus的想象力。
迈克尔定做了一个特殊的帐篷装置,有三个分隔的区域,中段以防火防水材料阻隔,左侧和右侧的配置气体不同,届时将由迈克尔和弗兰克分别进入两个空间,同步监控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
这个位置由迈克尔、弗兰克、林潜兮、小开、还有两名亚裔潜水员共同搭建布置。
为了这次试验,迈克尔还准备了能在水下使用的超声设备,以便监控心脏气泡,同步形成相关减压数据。
除此两处减压帐篷,他们明天还需要在15米、40米、60米、80米、120米等深度敷设不同比例的减压气瓶矩阵,以适配逐层上浮时的减压需求。
接近17点的时候,减压帐篷布置基本完成,所有入水的潜水员开始进入减压程序。
他们先是上升到20多米处进行半小时的停留,切换气体,使用超声对心脏进行气泡监测。
之后间隔30分钟到50分钟不等逐步上升,在抵达12米的时候切换成纯氧,加速排出体内氮气,最终在接近23点的时候完成出水。
出水后的大家在洞口碰到了等了半天的潜导,天已经完全黑了,潜导提着手电满脸焦急,看到众人平安上来后才松了口气。
“幸好你们上来了。”他掐掉了烟头,招呼众人上车,一路上絮絮叨叨,夹杂着不太能分辨的当地口音,在夜风中令人昏昏欲睡。
林潜兮坐在车上,摸出了手机。
微信上面好几个红点,是宋瑜发来的消息。
第37章
宋瑜发来一个新闻推送,标题写得相当惑人心神,叫《致敬沉船救援最可爱的人——237名救援潜水员》。
这篇文章发在某知名社交APP上,文章感情充沛、笔触流畅,更是把生死之际的感悟写了出来。文章里重点提到了月亮号沉船救援行动中的潜水员们,更是把吴赟放在了第一个,用的正是那幅广为流传的“七窍流血”照。
林潜兮看了眼,笑了:【谁这么“缺德”,吴赟要红温了。】
吴赟为了这事儿被孙宪君劈头盖脸骂了快二十分钟,孙宪君的唾沫星子都喷到他脸上了,他都不敢怼回去。
北京时间此时正是下午时分,今天是周末,宋瑜正在健身房里练有氧。看到手机微信跳了提示音,一边降低跑步机的速度,一边点开了微信。
是林潜兮的回复。
中国与墨西哥隔着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他们的对话不同步、作息不同步,但隔着半个地球、漫长的空间、无限的距离,他们依然像是对坐当前,闲庭叙话。
宋瑜说:【往后看,后面有你。】
林潜兮已经拉到了后面,看到了自己的照片。
那是他出水回到岸上的照片,他记得是救出了一个被困的女孩,那个女孩想吃原味鸡汉堡包,据说当时一度成为新闻头条,女孩的童真和船难的无情对比鲜明。
照片里的林潜兮穿着重装潜水设备,整个人包裹在黑色之中,CCR粗大的呼吸回路挂在身前,背飞BCD、主气瓶和备用气源一应俱全。他戴着面镜、身着干衣,从头武装到脚,完全看不清脸,在照片滤镜的渲染下,竟活脱脱有一种“未来战士”的酷炫感。
但他却是肃穆的、是坚韧的。黑色的主色调让他看上去分外沉重,这份沉重与沉船的背景相互印衬,没来由地产生一种庄严感。
报道说,这名姓林的潜水员来自黄河救援队,大学毕业没多久,是现场技术最好的潜水员之一。他不是军人,但他的坚毅与拼搏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