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靥星、闻母:“……”
得益于闻璱实在说话夸张,工作人员不得不认可了闻璱的说法。
这边才说好,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立刻想到了还有一个特种人,刚才在屋里都快要咳死了,便转头看去。
不看不要紧,一看——弓铮皎就站在几人不远处,很乖巧地附和了一声:“是啊,不然要把我们勾走了。”
他手里拎着个文档袋,见几人的目光一并望过来,伸手晃了晃:“刚才咳得墙皮都脱落了,发现墙里面有一张老照片,我就把它装起来了,不影响吧?”
“你人没事就行。”工作人员瞟了一眼,想那文档袋里也装不了什么。
在视线的死角里,弓铮皎隐晦地向闻璱丢来一个讨赏的眨眼。
闻璱便知道,这短短一会功夫,弓铮皎已经把保险箱里的东西取出来,并把现场恢复原样了。
于是,闻璱便改口:“那就算了,先去扫墓吧,老宅什么的下次再看。”
扫墓要开车走另一条路,用到的工具也都在车上,所以几人还是得按照原路先返回湿地公园门口。
因为有了经验,回去时速度快了许多,下午两点不到就到了,逄靥星藉口说回来先休息会,三点再启程。
天气阴凉,闻母去公园的餐厅吃饭,弓铮皎和逄靥星靠在车外,凑合吃了两口逄靥星昨天晚上烤的哨兵小曲奇,闻璱则坐在车里,戴上了一双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文档袋。
手边的车窗被降下来,让车外的两人也能探头看到闻璱的动作。
那文档袋摸着东西并不多,打开,是一本泛黄的日记,几个信封,还有一张照片的黑白复印件。
好巧不巧,正是张律师给闻璱看的那一张。
闻璱又翻看了下信封,邮票都已经脱落了,封皮上写着的收信地址五花八门,总之都不在水盘镇,寄信地址则都是同样的一个:墨代山疗养中心。
真奇怪,闻璱甚至没听过这个地方。
他打开搜索引擎查找,发现墨代山在距离水盘镇和首都都很远的、千里之外的一个十八线小县城,据说很适合养老——也就是说,各种产业大概率都不太发达。
逄婆婆人到老年,竟然还悄悄结交了一个距离这么远的笔友不成?
逄靥星说:“打开看看。”
闻璱便揭开信封,拿出其中的信件,映入眼帘的几句话就把他看得怔在原地:
“亲爱的宁滂女士,
见字如面。
我很高兴还能联系到您,距离我们上次见面,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吧?
白云找到了您,让我们做了同一个梦,因此,我冒昧地联系您,是想请求您的帮助。
如您所见,我长期浑浑噩噩,身体状况已经不能支撑我离开疗养院,但我突然想起来,我还有一个孩子。
他叫张光霁,在首都幼儿园小班A班,学号是014,喜欢喝柠檬味汽水。
我记得他的模样。
很抱歉,我知道我没资格提出太多的要求,但我仍然请求您,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帮我去看看他。
张永荣。”
随信附上的,还有一张很小很小的纸片,皱巴巴的,像是某种糖的包装纸。
但展开之后,什么也没有,彷佛真的就只是一张被误塞进来的糖纸。
闻璱把信封倒过来晃了晃,确定里面确实没有其它东西了。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前座的小黑悄无声息把脖子探过来,趁三人的注意力都在信封上时,一口叼住了那张纸片。
这可是重要证物,一时间三人都是一惊,但小黑似乎只是含了一下,就把纸片又吐了出来。
这一回,皱巴巴的糖纸内侧,多了一副小孩子的速写,看起来还挺像那回事的。
角落里,也多出一个落款,时间正是十三年前,逄婆婆去世前一年。
第80章过来跪下,好吗?
逄甯,宁滂,这或许是她曾经的名字。
而十三年前,也就是逄婆婆生命的倒数第二年,她必然是在生命的末期才收到这封信,或者说,被“白云”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