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狗子现在都知道外面的东西不能乱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更不能吃。还有它们懂得往固定的地方拉尿,还知道帮主人干活看孩子。
看孩子一般是孩子睡觉它们也在一边趴着睡觉,孩子一哭它们就会立刻醒来找到就近的主人。通常第一时间找于庆隆和方戍,然后是方吴氏跟方丁满。
干活就比较简单了,比如之前豆包看尿布,还有饺子和卷饼特别热衷于把家里的农具都叼到柴房里。花卷喜欢看菜园。要是有哪些鸟啊刺猬啊过来偷吃菜,那绝对是会被吠跑的。家里的帮手简直不要太多。至于馒头跟花卷,基本是全能。
八月十日,秋高气爽。于庆隆取回了最后一批簸箕,决定摘点辣椒。
他早早吃过饭收拾好,接着便把两个儿子抱起来挨个香一个,然后进了宅子后面的菜园。
秦玉霜最愿意干这活,他连罩衣都穿好了,提个桶:“就摘这一种么?”
他指着一种不太辣,细长的辣椒说。
于庆隆说:“对,把这一排都摘了,上午得洗干净空好水,下午我裹上糯米粉把它们蒸一下再晾干。到时候干透了用油炸,撒上烤肉料就是零食,蘸蒜泥酱油就是道菜。咱们先试试,要是好吃的话我让福悦楼那边也卖起来。这样辣椒也能更快地传播开。”
秦玉霜问:“为啥要更快传播开?”
于庆隆说:“这样尝过的人多,喜欢吃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农民能种的选择就多了啊。到时候还能卖钱。”
秦玉霜想想也是,一边摘一边咽口水。
元思寒如今不好做太重的活,但帮忙筛个糯米粉,帮忙把洗好的辣椒摆到簸箕里晾晒却完全没问题。还有大嫂跟秋哥儿,李正跟胡波也来帮忙。帮忙的同时于庆隆也在教他们,因为他们也种了一些辣椒,虽然不是很多,但多学会两样菜总比不会好。
几人一块忙活,还有两个小豆丁帮忙看四个更小的豆丁。
一上午,大伙便把辣椒全部挑选完洗好晾上了。于庆隆加水兑了一些粘稠的糯米糊,把晾好切开的辣椒灌上糯米粉糊,摆在笼屉上蒸。
他在灌糯米糊之前,把其中一半辣椒的辣椒籽取出来收好。取了辣椒籽的辣椒基本就彻底没什么辣度了,而保留了辣椒籽的则会还带点辣味,籽炸出来也更香些,是不同的口感。
蒸好的辣椒脆全部摆到簸箕里放在通风处,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还要把这些辣椒脆摘一下,因为是带着糯米粉蒸的,很容易粘在簸箕上。
天气好,风也清爽,大约三日这东西也就干透了。于庆隆拿了一些用油炸了,蘸上蒜蓉酱油,咬一口便咔嚓一响,又脆又酥香。
于庆隆装了两包给秦玉霜:“一包你带回家吃,还有一包你帮我送到福悦酒楼。怎么炸你知道的,也帮我告诉他们一声。你跟郭老板说,开始可以先作为赠品。如果有客人喜欢就买大份的就行。至于售价,一份不低于十五文就有得赚了。不过也兴许没那么多人喜欢,所以万一卖不出你就叫他们自己吃。”
秦玉霜说:“行,我跟他说。”
这回他要回去送冬衣图。如今他家成衣铺子都是提前半季就开始卖下一季的衣服了。不然临到当季了来买可能都买不到喜欢的样式。
于庆隆还给秦玉霜拿了些番茄干:“这个不多,做起来麻烦,你自己当零嘴儿吧。”
这是他摘了之后洗净切条用烤箱烘的。说着简单但是掌握火候麻烦得很,所以暂时不能卖了。
秦玉霜收好:“等你收洋芋之前我一准回来。”
于庆隆说行,把人送走之后没多久他又开始收别的菜。该晒成干的都晒成干,该腌的腌,该串的串起来。
说来也是有些搞笑,刚开始来的时候想着说什么也不可能靠做美食赚钱,也没想过还能卖成衣图样,甚至是写小说,还想着行医走天下。结果行医没成,别的没想干的都干了。
没想着生孩子,还一生生两个。
夜里,于庆隆在书房,旁边放着婴儿推车。杨杨跟小石头在里面睡觉。小哥俩如今胖嘟嘟的,小脸蛋上都是肉,光下一看就像两颗圆溜溜的小毛桃。
这要是方戍在,肯定会忍不住摸一摸。
于庆隆把笔搁在笔架上,撑着下巴看看两个小家伙。以往这个时间都是他和方戍一起带孩子。孩子睡了,他们两口子就在书房里或画图或看书。孩子一哭就一起换尿布,喂奶。这冷不丁少个队友,还真有些不习惯。
于庆隆去看了看小炉上的牛奶,这时外面响起极轻的声音:“隆哥儿,睡了吗?”
于庆隆一听是元思寒,快步去开门:“没睡呢。元阿兄你有事?”
元思寒抱着个枕头:“我、我能不能在你这屋睡啊?霜哥儿走了,我自己住厢房里有些害怕。”
原先不是他夫君陪他就是秦玉霜陪他。如今两个人都没在,虽然有下人在外面,但他还是觉着睡不着。
于庆隆示意他进来,给他倒了杯温水:“睡这肯定是行。但杨杨和小石头夜里可能会哭闹,我就怕你睡不好。”
元思寒说:“没事。正好我也与你学学夜里怎么带他们。”
于庆隆便把他留下了。元思寒看到于庆隆在画图,有衣服,还有一些他看不懂的东西,都很随意地放在桌面上。他看了便随口问道:“这是何物?”
大圆里头套小圆的,他看着像车轮。但又好像不是。
“桌子。”于庆隆说,“旋转桌。”
“旋转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