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霜是跟于庆隆混熟了,也不觉着有啥。元思寒是不好意思的,说:“咱们这样是不是不大好?隆哥儿你这般赶走你夫君这成么?”
于庆隆把方戍赶一边去了,方戍去找了严西宽跟马亲随。
于庆隆理直气壮地说:“这有啥不成的?本该如此嘛。他在咱们说话多不方便,反正他也有朋友。元阿兄不必在意,我夫君这人通情理得很,段然不会生气的。”
元思寒笑说:“那就好。”
于庆隆顺便把最后的一些成衣图给了秦玉霜:“夏季的第一批全在这里了。再画你多半要派人去我那取了。”
再过两个多月他可能就要生了,往后他短时间内不会再来了。马车上总是有些颠簸的。
秦玉霜说:“你放心,到时我去。我已经与我父亲母亲说好了。到时我二哥带我一起去,我还能多住些时日。”
于庆隆说行,三人便聊了一下午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天蒙蒙亮,于庆隆便与方戍还有严、马二人出发回了栖霞镇。
这回也是晚上到的,但日头越来越长,他们回来时天色还没有彻底黑透。
方吴氏拉着于庆隆好一通瞅,见哪哪都好好的,笑说:“不错,我儿夫郎还是精气神特足。”
虽然这回去的时间没有以往久,但月份大了,她和家里人难免惦记着。
于庆隆说:“我睡了半路。不过这回快到家之前就醒了。”
这时就听“嘎嘎嘎”的几声,黑铁蛋从后院里跑出来。它是野鸭,会飞,所以不总能圈住它。但它也不往外乱跑,家里便也没有刻意关着。
于庆隆蹲着费劲,用脚尖轻轻撅了下黑铁蛋的屁股:“怎么哪都有你呢?你就爱凑热闹。”
黑铁蛋“嘎嘎”两声,扑棱翅膀。
方丁满道:“它跟你显摆呢。它这几天开始产蛋了。”
于庆隆说:“啊?那可得给它吃好点。”
方戍说:“等哪天我找二哥一起去河里弄些小鱼来给它吃。”
于庆隆又逗逗黑铁蛋,同时问道:“娘,咱们园子里的菜种上了吗?”
方吴氏说:“还没呢。等过两天先把葱种上,还有小白菜,这两个比较耐寒。剩下的得再过些日子。”
现在是三月初,于庆隆算算,那他也得再等等。
他隐约记得,上一世他奶奶就是在他每年期中考试之前种土豆,那也就是在五一之前。
这的时间都按农历算,得再减一个月。那他就得再过半个月以后再种土豆。这里的气候跟他上一世所在的城市差不多少。
他还有另外的打算。
土豆这东西,在他的记忆中都是把长了芽的土豆切成块,种到土里就行,把芽头朝上。有时他奶奶好像还往切面上抹点草灰。但他还记得,他奶奶还试过把土豆苗先在花盆里育出来,然后再挑粗壮的栽到外头。
这里也可以这样做。
休息过一晚之后,于庆隆便找他二哥弄了两个大木槽。没找方戍纯属是因为方戍手工活不行。瘾是大,但方戍做的东西就像方吴氏偷偷跟他说的,不中看也不中用。
但种土豆可以。
于庆隆让方戍把存放在地窖里的土豆拿出来一麻袋,把但凡是长了芽的都给它分成块,切面抹上草灰,然后种在木槽子里。
里头放的是山土,于庆隆叫方戍给弄了些沙子混上,然后再种。他记得有时候跟奶奶去早市,商贩们便说自家的土豆是沙土地里种出来的,特别粉面。那就说明沙土种土豆更好?
他也不确定,就想着先试试。一个槽子得有三尺长,一尺宽,他从中间分开,一半和了沙,一半没和。到时候记录下来看看哪边长得更好。
另一个槽里则种上了番茄籽跟辣椒籽。白天阳光好的时候搬出去,夜里再放屋里。
每天都浇些水,跟伺候祖宗似的精心。
如此大约过了八九天之后,这些小东西相继发芽了!
于庆隆跟方戍就跟见了自家孩子似的,倍加爱护。那一片片绿绿的小芽苗不知多可爱?
夫夫二人正琢磨等它们长得大些就能移栽到大地里,外头忽然传来马车声。
过会儿便有人在大门外喊:“隆哥儿!你在家吗?!”
这欢脱熟悉的动静,一听就是秦玉霜来了!——
作者有话说:方戍:咋总有人来占我夫郎的时间,我自个儿都不够用了[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