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隆说:“那你们聊,我先送师父回去。”
李正问道:“元阿兄你渴不渴?我去给你倒些茶来。”
元思寒道:“麻烦你了正哥儿。”
李正说不麻烦,人便出去了。
帘子落下来,屋中只留了洪桓跟元思寒。
元思寒看着洪桓笑笑,眼圈却跟着变红。洪桓见状坐到炕上理了理爱人的发丝,为其轻轻抹去眼泪,温和道:“该开心才是,怎倒还哭起来了?”
元思寒说:“就是高兴才哭的。”
洪桓把人扶起来抱在怀里:“当心孩子生下来也是个小哭包,到时你一个人要如何带?”
"我一个人?"
“是。我在想,在你临盆之前便不要回家了。咱们一直留在栖霞镇。若是我临时有事去旁的地方,我带着你,或者实在不便,我便将你托付给隆哥儿照顾一段时间,这样可好?”
“好是好,可是父亲母亲不会允的。”
“这点我来想办法,你现在只要安安心心照顾好自己跟宝宝,其他的事都有我。”
“嗯。”元思寒点点头,眼里带着喜悦的光,“这次可真是要好好谢谢隆哥儿,要不是他,我想来这辈子都没有这样的福气了。”
“你说得对,这两口子是咱们的福星。寒儿放心,为夫不会亏待他们。这次的事是真真要谢谢他们当初肯为你谋划。”
否则他怎么可能会来这样的乡下住这么久?
按时间算,孩子十有八九便是在方家的厢房住下时有的。
洪桓想想也是高兴,与夫郎额头互抵:“往后再不可忧思过度。隆哥儿的师父说你要开心些。”
元思寒说:“我只要和隆哥儿他们在一起就很开心。”
洪桓也觉得方戍两口子实在是极容易让人心生亲近,下溪村这地方确实叫人自在。别说他的夫郎,便是他有时都不想回去。哪怕是跟方戍下下棋也好过回到家中压抑度日。
他的确是洪家长子,可年少时却是祖父祖母一手带大的。父亲年轻时异地为官,母亲随去,却并没有带着他,这导致他与父母亲始终无法亲近,加之他们总是对他屋内的事插手过多,他也深感疲倦。可二老见他如此又变本加厉地想要管束于他。
这绝非长久之计。
洪桓觉得他有必要跟方戍再聊一聊。这人看起来胸无大志,实则却处处都能想到要害。
当晚,洪桓跟元思寒都没回去。秦玉霜也再次住到了李正家。
如今这村子里的人对他们算是彻底熟了,特别是方于两家人。方丁满跟方吴氏早前还特担心招待不周,方吴氏弄个饭都得想许久,怕客人不爱吃。那毕竟是大官呀!听说知县大人都要礼让三分呢,这样人那还不动动嘴皮子便能定他们全村人生死?
可是相处下来之后方丁满和方吴氏都发现,嗨!都是两个鼻孔两只眼睛,饿了也要吃饭,困了也要睡。
而且这夫夫二人极为仁厚,他们慢慢便也习惯了。
方吴氏对元思寒道:“寒哥儿你就只管住着,你愿意住到啥时候都行。你是隆哥儿的好朋友,那便也是自家人嘛。你想吃啥只管跟婶子说。”
元思寒笑着点头,心里轻松得不得了:“多谢婶子。我也跟隆哥儿一样,就爱吃您蒸的馒头。”
说来也怪,家中什么山珍海味都有,可他却觉得不及这里的半碟小咸菜好吃。
这里不论是人还是物,处处有情,便是一只小狗小鸭都叫他倍觉温暖。
于庆隆吃过早饭,趁着两个宝贝蛋睡觉的时候坐在院子里训狗。
他买这狗一是他确实喜欢小动物,二是想着能帮忙看家这一点很好。不论是看家还是看孩子,狗狗都可以做得很好。
上一世他就亲眼见过有陌生人去推一个小孩的婴儿车,那家养的狗拼命朝那陌生人吼,家长才第一时间发现的。
于庆隆给五个狗起的名也非常好记,馒头、花卷、豆包、饺子、卷饼。
他手里拿着自制狗粮。这狗粮是用了剁碎的猪肉边角料,加上一些黄豆粉,麦麸,还有一些青菜叶等蒸出来之后晒干的条。平时都是家里剩什么给狗子吃什么,这狗粮属于小零食了。
几个狗子都爱吃,于庆隆每回都拿这做奖励。
他手里拿一包狗粮豆:”来,蹲下。谁蹲得好我给谁吃。”
两个狗子赶紧蹲好,于庆隆便奖励它们两个。这两只是馒头和花卷,刚好是两只“不带馅”的。
于庆隆给了它们各一粒豆,另三个狗子眼巴巴瞅。于庆隆顺了顺它们的毛:“再来一遍啊,这回看看谁能吃到。”
元思寒说:“它们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