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
三百贯数额不小,按照一两金折算五贯钱的市价,冠春阁付了尹遥十二枚五两重的金饼,买断了沈记包括百花酥在内的二十个糕饼方。
看着面前这满满一盒亮闪闪的金饼,不仅陆娘子和罗珊娜,连尹遥自个儿都惊呆了,她两辈子加起来,还没见过这么多金子呢!
陆娘子喃喃道:“三娘,这钱咱们准备干啥?”
尹遥拿起一枚金饼,握在手里眉飞色舞地掂来掂去,沉甸甸的真爽啊!
她不改商人本色,一挑眉毛:“钱嘛,自然是要拿来生钱的。”
……
如今这沈记发展得蒸蒸日上,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铺面太小,楼上楼下加在一起,也只容得下三五十人。
不仅午市门庭若市,排队排得客人没了脾气,若夜间想筹办更大规模的夜宴,亦是有心无力。
因此尹遥决定,便以这三百贯作为本钱,继续扩张店面!
小周郎君这块地,右手边是紧邻主街的邵记成衣铺,人家家大业大,不是尹遥所能肖想的。
但左边这家,却是一座跟沈记连在一起、面积也差不多大的二层小楼。
尹遥与隔壁房主商量一番,大手一挥,花了两百贯将隔壁铺面直接买下。
付了些赔偿款,请原本的租户搬走后,她又跟小周郎君商量好,把两间铺子打通,扩成一家楼下十张散台、楼上八个雅间的食店。
这下好了,如今便是想办场百余人的宴会,场地也是足够的,或者楼上楼下分开,分别安排两场五十人的,更是不在话下。
眼见沈记如今生意红火,这几个月跟尹遥合作也十分愉快,方二郎便辞去了原本的活计,直接来了沈记,还有那日面试过的刘五郎,也被尹遥请了来。
这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来了之后她简直如虎添翼,再加上一个罗珊娜做领班,招待客人的活儿基本完全不用她操心。
至于采买和宣传的活儿,自然是安排给了杜昭,这些时日以来,他也算做得熟练无比,这下尹遥便能专心研究厨艺了。
……
这日尹遥正好儿有空,便想着去几家售卖食材的铺子瞧瞧,看有没有什么刚上市的新货。
尹遥一踏进周家米行,就朝店家笑道:“周郎君,忙着呐?”
周郎君一如既往地躺在竹摇椅上,不过最近天气开始热了起来,他倒不晒太阳了,而是换到了个阴凉处,吹着小风好不自在。
他温声睁眼一看,见是尹遥来了,哈哈一笑:“尹娘子少消遣我,你今儿怎么亲自来了?”
见他作势要起身,尹遥摆摆手:“郎君躺着吧,我自个儿随意逛逛。”
对方立刻又懒洋洋躺了回去:“行,右手边儿是今日到的新货,你自个儿看吧。”
尹遥往那边溜溜达达过去了,只见地上除了新到的小麦、粟米、稻子之类的之外,还有个半敞着的袋子,里面是一种深棕色、细细的、寸许长的,有些像黑米的粮食。
这她倒从未见过,不由十分好奇。
见她驻足,米行的伙计小跑着过来:“尹娘子来啦,这是今日新到的菰米,您要买些吗?”
尹遥一脸惊讶:“菰米?”
“你竟不认得菰米?”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尹遥回头一看:“孟老,你怎么在这儿?”
孟老捋着胡子轻哼:“我来米行逛逛,不行吗?”
这小老头儿,尹遥失笑:“我这不是想着,南市这么多家米行咱们都能碰上,真有缘分嘛!”
孟老身旁一如既往跟着小周郎君,与尹遥打了招呼,笑道:“尹娘子有所不知,这家米行是我堂兄开的,因此带着老师前来的。”
哦对,这家米行的懒散东家也姓周,仔细看看,兄弟俩眉眼间是还些相似……
一旁的伙计笑道:“老郎君,尹娘子,这菰米你们要吗?”
尹遥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此物味道如何,怎么烹制呀?”
孟老道:“你这没见识的,菰米又称雕胡,蒸熟之后十分美味,利五脏邪气,还可治疗消渴之症。”
“雕胡?”尹遥听这名字有些耳熟,好像前世在哪儿听过……
那边孟老又开了口:“这袋菰米便给我装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