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门熟路翻墙回屋,她换了身衣裳,擦去面上妆容,看到颂琴那小丫头的屋里已经点起灯,放慢脚步隔窗朝里看,她还在认真的埋头打络子。
针线筐沿儿上已经搭着两个做好的,手里新做的是个绿白两色线的,指尖勾挑,花样繁复。
为了能把颂琴支开,她临时想出这招,颂琴却是真上了心,看到这一幕,不免有些心虚。
来到门口敲了敲:“颂琴。”
“小姐!”屋里人很快就将门打开,却见外面天都黑了:“哎呀,小姐还没用饭是不是?奴婢这就去厨房。”
“不去厨房,走,我带你去外面吃。”青衣一把将她拽住。
颂琴惊讶的张大嘴:“小姐都这么晚了。。。。。。”
“吃饭还分什么早晚,走吧。”
眼见人已经往门上去了,颂琴赶紧追上去,心下美滋滋的,上回再荣盛楼吃的茭白汤,她现在还记得那味道,这回不知道又能吃到什么好吃的!
荣盛楼的饭菜自是没的说,这顿饭青衣不光为补偿颂琴,也是为犒劳自己,前世她便有此习惯,每完成一单生意,必会找地方大吃特吃。
来了外面,不拘主仆礼节,她让颂琴同桌,菜色一道道上来,椿记烧鹅、银耳鸽蛋、干贝四季鲜、满山香,最后再配上一碗玫瑰清露解腻。
主仆俩大快朵颐,很快桌上就剩一片杯盘狼藉。
吃完饭,挺着吃撑的肚子,青衣打算就在街上转转,夜晚的集市在烛火下映衬下越发热闹,商铺门前人来人往,摆摊的小贩也在卖力吆喝,招揽客人。
人太多,马车进不来,只能在街道口等着,青衣带颂琴下车。
别看夜市不长,卖的东西确实不少,什么吹糖人、爆米花、彩灯、陶泥人偶。。。。。。这些东西看着上不得台面,也不值多少钱,但很受欢迎,一眼扫过去,几乎每个摊前都站着人。
青衣带着颂琴来到一个相对人少些的风筝摊前,摊主看见来了主顾立马热情招待:“开春起风,正是放风筝的好光景,小姐喜欢哪个,小的拿给你看看。”
颂琴一脸兴奋地在风筝堆里扫视,青衣道:“喜欢哪个你去选。”
颂琴欢快的欸了声,在摊前蹲下,拿起一个燕子风筝端详起来,青衣往里走了几步,低声向摊贩打问:“这位大哥,知道哪儿有卖纸钱的吗?”
摊贩纳罕的看了她一眼道:“小姐怎的自个儿买纸钱的,不怕沾染晦气?”
青衣从袖中掏出一粒碎银:“马上快到清明节了,自己买的才显诚心,劳烦大哥告会。”
“小姐有这份心,要买纸钱,这条街上是没有,出了街往左拐走过到白事街上,那里寿衣棺椁什么都卖。”摊贩收了银子,热切指路。
青衣了然,走到颂琴身边:“你在这儿先挑,我去别处看看,风筝钱已经付过了,不用另给。”
那粒碎银已经够将整个摊上的风筝都买下来了,摊贩自是没说的。
颂琴已挑花了眼,便道:“小姐别走远,一会儿奴婢该找不着了。”
青衣笑着应了声,转身离开,往远走了几步,拐进一条暗巷,踩墙借力,几个起落便到了白事街。
天一黑,寿材店基本都关门了,只剩下一间还亮着灯。
店老板正在收拾铺子,一回身,就见个女子直杵在面前:“这儿卖纸钱吗?”
一个姑娘家只身跑来寿衣店里买纸钱,把老板给吓了一跳,下意识看了眼她身后,灯下能照出影儿来,才吞了口唾沫上前接待。
女子话不多,点了金元宝、往生钱、黄纸钱。
老板按数量给包好,她却不急着拿走:“且在这儿放着,定钱搁在这儿,两天后再来取。”
开门做生意多年,见过寄放棺材的,还从未见过寄存纸钱的,老板虽奇怪但还是应下,银锭子落到手里沉甸甸的,等人走出店,他还有些发懵,直到媳妇儿打帘儿出来:“还不关门?”
扭头看见柜台上扎成捆的纸钱,皱着眉道:“这些扎起来做什么?”
“方才有个主顾上门定下的,先寄存在咱们这儿,晚点来取。”
媳妇儿纳罕,哪有夜里跑来买纸钱的:“什么时候?”
老板随口道:“就前后脚。”
老板媳妇儿几步走到店门口,左右观望,街上空荡荡,一个人影都看不见,哪来的主顾,转身责备:“一个人都没有,哪来的主顾!你发癔症了吧?”
老板一听,放下手里的货,也跟着探身出来看,果然整条街上别说是人,就连一个喘气儿的都没有。
他顷刻间脸色儿尽褪,颤抖着从怀里掏出银子,生怕是纸捏的,好在分量还在,上嘴一咬还留牙印,饶是如此也把他吓得够呛,顾不上理货,手忙脚乱闭店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