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燕云地区,即是北京大同一带,当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至今也未收回。
此地区是一条天然的屏障,北方的游牧民族跨过北京到大同的防线,就可以一马平川,不受任何阻挡地直入中原腹地,此地在他国手中,宋朝岂有安寝之时。
自开国以来,宋朝皇帝无不想收复燕云,这也难怪宋徽宗在听到女真崛起,辽国衰弱之后,迫不及待地想要趁机夺回燕云,完成祖先都没有做到的大事了。
潘邓叹了一口气,但凡学过点历史的都知道,此联金抗辽,就是北宋灭亡的先兆。
陈老师这些日子也总是沉默,此事经上次朝堂议事终止,迟早有再提起来的一天。
然而皇帝一心想要伐辽,此事无论朝中大臣意见如何,却无法撼动皇帝的意志,陈文昭叹到:“竟失职如此……”
潘邓问他:“老师说什么?”
陈文昭说道:“我叹宰相失职,无法与皇权抗衡……”
潘邓隐约明白了老师的意思,皇帝宠爱哪一党,支持哪一党,哪一党就得势,在这样的政治漩涡当中,朝臣在升升贬贬之后,朝廷就变成了皇帝的一言堂,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平衡慢慢倾斜,宰相的权力大大丧失了。
“此事老师怎么看?”潘邓问道。
陈文昭又沉默许久,后下定决心:“宋辽必有一战。”
潘邓惊骇,“老师是说,赞同收复燕云?”
陈文昭点头。
潘邓的内心突然就像火燎一样,“此事怎可如此草率?”他是知道历史的人,靖康之耻的屈辱烙印印在了后世每个人的心中,千年之后也没有人忘记过,潘邓怎么能看着这样的事在眼前重演?
陈文昭叹道:“数年之前,陛下就在谋划此事,不是此时,也不远了,如今辽国势危,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潘邓说道:“和女真联盟,无异于与虎谋皮,女真连辽国都能打败,届时宋朝又将如何?此事决不能应!小瞧女真会酿成大祸。”
陈文昭看着学生满脸急切,说道:“你又杞人忧天。”
潘邓说道:“那若因此亡国呢?”
第83章你说谁访金?
陈文昭板起脸来,“黄口小儿,胡说什么!你了解边关?还是通晓国情?还是知道女真?如此肯定,你这论断是怎么得出来的,在这满口胡言。”
他训斥完学生,斩钉截铁地说道:“宋必灭辽,不然必有大患!”
潘邓脸都急得涨红了,陈文昭知道他这学生素来是个未雨绸缪的性子,说道:“少和你师叔读甚么史记通鉴,人都读傻了。”
“……如今当朝之势,不是你我说了算数的,你没见此事连蔡相反对都没用?皇帝若想办成这件事,总会有人帮他,若放任陛下自己行事,找些宦官胡乱一气,不与二府商议,更成大祸。”
果不其然,几天之后,登州传来消息,说他们的船根本上不了辽东岸。
联金一事出师不利,赵佶心中郁郁,果真没与二府相商,而是直接把童贯从西北紧急战事中召唤回来。
潘邓心中更加担忧,北宋灭亡,与宋朝国力不足,兵力孱弱、朝堂党争混乱、赵佶父子的骚操作等等都有关系,但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惨境。
眼看赵佶的骚操作要开始了,潘邓好几天没睡好,仿佛靖康之耻已在眼前了,心里惴惴,去问师叔怎么办,师叔说:“此赵家家事,与你何干?”
问老师怎么办,老师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陈文昭见学生这几天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拿着小算盘噼里啪啦地算账本,俨然一副要卷钱跑路的样了!他不由心中窝火,提起学生的衣领子,训斥道:“整天臊眉耷眼的干什么?你既然执意此事不好,不如亲眼去看!”
潘邓:“?”
“官家已在找使臣出使了,你不是说那女真势大?你就亲眼见见女真如何!”
潘邓心想我还用看,当我历史白学的?他嘟嘟囔囔道:“此去路远,那边不安全。”
“你个男子怕这作甚!到了边境你也瞧瞧,整天说不该联金灭辽,你去金辽一观,回来再说这话,你若不去,以后莫在和我论此事!”
潘邓也被激起火气来,“去就去!”
*
二月初九,铸造了许久的“飞鼎”终于完工,赵佶看着面前大鼎,心中豪情升起,终于决定再次排使者前去辽东,此事自然交到刚从西北归来的童贯手中,此时正在选拔人手。
潘邓闲时被召面圣,赵佶拿着手中刊物,近日来朝中事情繁杂,看这刊物也能舒畅身心。
赵佶看着面前的小少年,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如今你老师已是三品大员,你也不想往上升一升?今年五六月份,我叫人编撰的《圣济经》就快完成了了,不如给你挂一个名,你再自己上你那刊物封面,给自己攒攒声望,也好在朝堂之中有个位置呀。”
潘邓看着赵佶,心中说不感动是假的,可能这就是帝王之爱吧,他想要对谁表示看重,就让谁权力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