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抬手扶住他的脸,将掌心又贴近几寸,迫他继续饮下:“谢珩,活下去,你答应过我。”
他卸了力,喉结滚动,唇齿间尽是铁锈腥气,却混着她身上淡淡的气息,是他此刻唯一能抓住的生机。
分不清已过了几个日夜,烈风刮过嶙峋崖壁,却吹不散方寸之内的血腥之气,沈昭两只手结满血痂,曾经饱满又鲜红的的唇瓣如皲裂如龟裂的河床。
当晨曦突破云雾时,她正缓缓抬手试探谢珩的气息,四肢麻木得不像自己的,感受不到他的鼻息,只隐约可见垂落在他胸前的手还有一丝轻微的起伏。
他似乎退了烧,但是却再无任何反应。
正午的烈日将崖壁烤的发烫,沈昭的视野开始摇晃,眼前嶙峋的怪石忽然变成了模糊的灰影,温热的液体滑过下巴,沈昭已无力抬手去拭。
黄昏的风送来若有似无的呼喊声,沈昭涣散的眼瞳微微收缩,眼前的云雾似乎离得更近了,触手可及。
在她昏迷前的最后一丝清明里,她下意识拢了拢手,抱紧怀中的人,像护着最后一簇即将的熄灭的火种。
当黑暗漫上来的时候,耳边的呼喊声更清晰了几许,她却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沉沉睡去
沈昭睡了很久,梦里的她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辨不清方向,亦不知自己走了多久,唯一清醒的是意识。
原来人死后是这般模样。
她在原地蹲下,目光落在掌中斑驳的血痕上,犹豫良久,忽地握指成拳,五指深深掐入掌心。
若身死后,还能感觉到疼吗?
十指连心,钻心的刺疼搅着每一根神经直抵心房,她的眼皮颤了颤。
浓重的药香混着淡淡的血腥气直往鼻子里钻,耳畔是来来往往的细碎脚步声,还掺杂着低声的呜咽。
她想睁眼,可眼皮沉重如铅,长睫颤动多次才勉强撑开一线。
模糊的视线里,软纱的锦帐随着她的呼吸轻轻摇晃,身下是干燥又柔软的褥子,却让她莫名感到不真实。
她复又阖起眼眸,再睁开时,一切如初。
她试着蜷了蜷手指,顺着胳膊引来一股钻心的疼——原本如脂如玉的手被裹满麻布,像是两个笨拙的棉团。
她侧目望去,脖颈木得厉害,只得一点点慢慢扭转,直到对上严母已经哭肿的双眼,踉跄着向她跑来,她霎时才有活过来的实感。
“醒了!来人啊,大夫!”严母的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泣不成声,跪在床榻前,“我的孩子,你总算醒过来了。”
听到她的呼喊声,候在外的春宁忙去请大夫,沈昭忙问道:“谢珩呢,他可还好?”
严母抹了把眼角的泪,视线躲闪,正巧看诊的大夫提着药箱赶来,她退到一旁给大夫让出位置:“你刚醒,莫急,先让大夫为你看看。”
沈昭以手肘支着身子坐起,作势要下榻:“大夫,请你如实相告,谢珩如何了?”
大夫浅叹一声,错开话锋:“姑娘大病初愈,还请稍安勿躁,容我为你切脉一观。”
第76章
沈昭用包起的手别扭地掀开盖在身上的锦被,绣鞋也来不及穿,跑向前院“秉正堂”:“你们既然不说,我自己去看。”
严母提着他的绣鞋追去:“他还没醒,你再着急也得先看顾好自己的身子。”
他们两人在山崖上被困了三天,小虎子也因着贪玩被关在家里呆了两天,直到第三天溜出家门,跑到严家报信,而此时在山崖下搜救的人也顺着藤索摸到悬崖中下端,在石台上见到已经昏迷的两人,将她们带回了晋国公府。
李立雯那日在家久等她们二人回府用膳,本来还心中不顺,并不想如此简单应下,左等右盼全然没有他们的消息,直到金吾卫送信回府,他们二人跌落山崖,生死不明。
吓得她这些日子连眼都不敢闭,生怕醒来便再闻噩耗,只每日陪着老夫人抄写经文,替他们祈福。
后来两人被送回国公府,严母眼巴巴跟随其后,又不敢多言,连脚步都是虚浮的。
同为人母,李立雯经过两次失去孩子的痛,看着满脸皱纹的严母,一时动了恻隐之心,破天荒地将她迎进府陪着沈昭。
沈昭走到秉正堂时,正遇着卫青和姜尧带着几名金吾卫从院中走出,正准备离府,见到沈昭醒了,他们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但很快又垂下眼角,握拳执礼,不再多言离开了。
院里院外家仆们脚步匆匆,杨方双臂环抱在身前,不耐地皱着眉头,眼下青黑,已是四晚没睡了,见到沈昭,他疾步上前:“姑娘,你终于醒了!快去看看我们大人吧,他、他一直昏迷不醒。”
推开门的刹那,屋内沉香气混着药香扑面而来,撞得她眼眶发酸,屏风后那张熟悉的黄木雕花床上,谢珩静静躺着,曾经眉目含笑的眼眸此刻紧闭,脸上毫无血色。
她跌跪在榻前,轻声唤他的名字,可回应她的只有杨方浅浅的叹息。
方才为她诊脉的大夫复又拎着药箱随她而来,见状不再多劝,只走到沈昭身旁,怕她忧心谢珩伤势不肯问诊。
开口解释道:“谢大人外伤虽然伤及筋骨,但并不严重,只是身上这毒狠辣,若是这毒入血液肺腑本无药可解,
可他的脉象又与中毒深重的人有异,前日,宫中御医调下解毒药方,可他服下后仍不见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