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老臣就是为了求稳。
现在你别看在两个县里修建这个坎儿井工程,好似是成功了。
但燕地情况多变,其他地方不一定修建后就能成功。
若是您在其他地方大肆推广修建那个什么坎儿井的工程,完全有可能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这可不是老成持重之言。”
燕王非常生气,嘴唇都气得发抖,用手指着徐玉韬骂道:
“我看徐玉韬你不是真心向着我燕地!完全不管我燕地百姓的死活。
这种事情哪怕是你见到奏折之后与我汇报一声也好啊,由我决定即可。
现在你将这么重要的折子留中不发,若不是有两个县实践出了成就,我还不知道过多少年才能知道这个好法子。
我现在对你问责,你还这般不知悔改。
我看你老眼昏花,不适合再做这个相位,再说你的心也不在燕地,早就飞回南京去了吧?
罢了罢了,你干脆告老还乡,回南京去吧。”
徐玉韬此时却怒目而视,他对燕王说道:“燕王殿下,老臣可是远在南京的皇帝陛下亲自派遣,任命做燕地丞相的。
您这是在逼我向皇上上折子吗?难道燕王的确有不臣之心?”
燕王听到以后气得差点儿跳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一直都很讨厌自己。
将自己放到燕地来驻守国门,作为国家的屏障,而皇位父亲他是要传给自家那个好大儿的。
可惜的是大哥命不好,早早便仙逝了,现下父皇又在养育着皇太孙,日后多半会把皇位传给他。
自己身边的文臣首领徐玉韬便是父皇派来的,一直在辖制自己,一直在给自己使各种绊子,避免自己所辖的燕地得到太多的发展,避免自己产生野心。
自己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以前还没有那么大的底气动他。
可是现在听闻父皇身体不适,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算算年纪也差不多大限将至了。
徐玉韬便是再写奏折回南京,估计父王也只不过是骂自己两句而已,没有能力出兵讨伐自己了。
于是燕王也不想惯着他,直接命左右两旁将徐玉韬扶回家去,软禁起来被迫颐养天年,强势的将他罢相。
之后,燕王提拔了一个唤做孔承宇的人作为自己的内阁丞相。
孔承宇大人入阁第一天,因为还没摸清楚情况,便简单的问了问皇上为何将徐相罢免?为何要大发雷霆?
等知道是因为关书达的奏折被留中不发,坎儿井的工程没有顺利推广之后,孔承宇心中一凛,立马调高了这两件事的优先级。
于是,孔承宇立马将关书达大人请了过来,向他请教该如何在燕地全境推广修建坎儿井这件事?
关书达大人自然说了他得意弟子祖洪才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是花花轿子抬人,把苏木栖这个大力帮助推广的苏家人也夸了夸,把张逸晨这个县令也夸了夸。
第38章面见丞相祖洪才和苏木栖有机会面见燕……
第三十八章面见丞相
(祖洪才和苏木栖有机会面见燕地丞相孔承宇)
孔承宇丞相是官场老油子,虽然他对燕王忠心耿耿,但能力却差了些,要不然燕王也不会一直狠不下心来,让他早早替换对自己有二心的徐玉韬做丞相。
之前的燕王和现在的燕王都没有变,都是那个一心为百姓的藩王。
改变的是他的认识。
之前,燕王认为徐玉韬丞相很有能力,即便他对自己不满,但在执行政策上还是老老实实的。
这样对燕地的百姓好,所以他也就忍了自己的父皇给他插钉子,忍了徐玉韬这个有二心的丞相。
但是现在的燕王却不这么想了。
他忽然觉得没有能力也不重要,关键是要听自己的话,能把自己所做的要求认真的贯彻执行下去。
于是便有了孔承宇这么一个一心为了燕王但是能力却有些问题的人做了丞相。
燕王也想找个完美的人做丞相,可惜目前找不到。
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孔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