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礼,马上就要入冬,你去山上砍柴,多存一些柴火,我去供销社买一些棉花做被子,另外再买一些粮食回来,咱们分头行动,争取在这两天将东西都置办齐全,免得大队长来催我们做工,还什么都没准备好″。
*
两人分头行动。
晏汐刚出村子就碰到张大队长带着村民去交粮。
"队长叔,你们这是"?
张大队长满脸愁容:"融城报纸上宣传,融城水稻亩产三千斤,上头要求我们也要交同样的数目"。
晏汐挑眉,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出现后世的杂交水稻,也不可能有亩产3000斤的粮食。
"叔,消息可靠吗?会不会有夸大的成分"?
"反正咱们大河村是没有种那么多粮,别人有没有夸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粮交了上去,村里都吃不饱饭"。
晏汐重重的拍了拍架子车:
"叔,这粮食你交上去,可就回不来了,你可要想好,你想想离上一次闹饥荒才过多少年?"
张大队长一愣,用力的打了自己一巴掌。
"我一大把年纪,活的还没个小年轻透彻"。
[根据资料:1961年至1963年和1971年前后,府谷和全国各地一样,连续荒灾。土地荒芜,粮食减产,农业生产力下降,全县广大农村社员群众生活水平低下,从乡村到城镇人人都吃不饱,户户揭不开锅,一时人心慌慌,悲观失望。]
张大队长在前头停住,后面的车辆也走不了。
"回去,都把粮食拉回去,我就是顶着不做这个大队长,也不让村民们把粮食都交上去,粮食就是活命的机会呀"。
众人面面相觑:"大队长,咱们不补交粮食行吗"?
张大队长拿出一根香烟,张小明连忙点上火。
"今年咱们村儿根本就没有增产,也不算骗人,有什么事情我都顶着,行了,你们把粮食拉回去,让柳会计算好账,按照公分各家各户去村支部领粮,我去镇上一趟"。
"小晏啊,你是个好同志,到底是年轻,头脑活络,你这是上哪"?
"队长叔,这就见外了不是,我也是多余的担心,这不,房子盖好了,家里却什么都没有,昨天晚上就没盖被子,天气马上就要转凉,我要去做两床被子"。
"那是应该,被子少不了,来,上牛车,我带你一程″。
"谢谢队长叔"。
张大队长心里有事,一路上都皱着眉头,话也不多,显然是在想着怎么跟镇上的领导交代。
到了镇上。
晏汐跳下牛车与张大队长早早的分开。
分头行动,转头去了供销社。
这个时候的供销社里面的东西并不多。
除了新进来的点心。
劳保手套,劳保鞋,手电筒,粮,油,其他的物资并不多。
晏汐瞅了半天也没看到棉花。
售货员有些不耐烦的敲了敲柜台:"同志,你要买什么,不买就让一让,别挡住后面的人"。
"对不住,请问同志,我怎么没有看到棉花"?
售货员见晏汐回答的迅速,理由充分。
脸色这才放缓:"棉花一般都是自产自销,不往我们供销社送"。
晏汐眉头微皱:"同志,你们供销社有被单儿被罩吗"?
"这个倒是有,你有布票吗"?
晏汐摇了摇头,至少明面上自己是没有布片的。
这供销社行不通,晏汐转身去了药局收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