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觉得太上皇刚倒下,邵逸铭就清算那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老臣子,实在是寒了天下臣子们的心。
另一边又觉得老臣们即便有罪,也不至于抄家,起码让大理寺先查问后确认了再带人上朝对质才是。
一上来就抄家,不少大臣吓得心肝跳,生怕新帝下一个要抄家的就是他们了。
看大臣们一个接一个蹦跶,早朝闹得跟市场一样,邵逸铭冷笑一声,顿时底下人便安静下来:“继续啊,怎么不吵了?一个个的倒是很会替他们两个开脱,难不成你们也是同伙,担心自己也要落罪了?”
大臣们吓得跪下了,邵逸铭环顾一周道:“放心,你们要的罪证很快就会呈上。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们做了什么你们最好都不知情,不然……”
不然下场跟这两人没什么区别了。
大臣们惊得面色都白了,毕竟这两个大臣不但吵架,听闻九族都被绑起来下狱了!
这究竟犯了多大的事,叫邵逸铭都等不及,太上皇一倒下就立刻动手了?
有些隐约猜出来的,恨不得把这两人吊起来唾骂一番。
贪心就算了,竟还把罪证放在京城里,生怕不会东窗事发吗?
还是两人觉得天子脚下虽是危险,却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贿赂的银子被抬进宫里来,前殿满满当当的箱子打开,全是金银,堆起来跟一座山一样。
邵逸铭特意带着群臣亲眼看看这些贿银:“罪证都在这里了,你们都知道朕的私库连零头都没有,不至于还费尽周章从国库里拿出这么多的金银就为了诬陷一个大臣吧?”
要从国库送金银出来,宫里那么多眼睛自然能看见。
这些金银全都是从宫外运送进来的,听闻还直接在府外开箱,不少百姓都亲眼所见,这位老臣的名声是万年不保了,连带子孙都被连累。
不过这些子孙恐怕都伸手了,得的好处不如长辈多也少不到哪里去,并不算无辜。
群臣之前吵吵嚷嚷的,如今站在邵逸铭身后一个个是鸦雀无声。
他们知道老臣贪,却也没贪到这个地步。
耳闻总是不如亲眼所见,大臣们都震撼了,盯着这金银山一时说不出话来。
邵逸铭抬手一指:“都看见了,看清楚了?所以你们刚才说老臣没功劳也有苦劳,不该下狱的,如今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吗?纸研,把那位大人在书房藏着的地契再拿出来给爱卿们亲眼看看。”
纸研应下,身后领着不少侍卫,人人手里都拿着一个两巴掌大的锦盒,打开是厚厚的一叠地契。
大臣们不用翻看都知道这些地契必然是良田,这是多大的土地?
只怕皇庄都要比不上,而且这老臣必然不是从百姓手里按照价钱买下来,又挂在别人名下,这才久久没能败露。
邵逸铭拿起一张地契看了一眼就递给旁边的大臣,后者一看,良田百亩竟只用了一百两银子买下,这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有些是商人奉上的,就为了能得个方便,有些良田不大,却是从百姓手里半卖半抢,打发点银两就易主了,实在嚣张至极!
就因为挨在边上,老臣就索性把周边的良田都一并占下来了,弄成一整块!
地契在大臣手中转了一圈又回到邵逸铭手里,他自然而然放回锦盒里,交代大太监道:“派人把这些还给百姓,至于商人供奉的和老臣的族田就一并收回来,用最低的价格租给没有田地的百姓,若是愿意租上五年,佃租减到最低。”
大太监应下,很快就吩咐下去。
朝臣们还以为邵逸铭会把这些良田据为己有,谁知道大部分还回去,余下的又用最低的价格租出去,其实到手也没多少银子。
对上大臣们疑惑的目光,邵逸铭叹道:“田地荒废着就是浪费,若是赏给别人,谁有这个资格?也是,不如都送到国师名下。”
大太监笑着答应,其他臣子想不答应却也没理由了。
难道他们有功劳足以得到这些良田吗?
别说没有,大臣们敢开口,邵逸铭就要反问回来,指不定还要仔细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