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才几日,整个平江府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件事,城西城东,饭馆茶舍,都传疯了。
周围的人见到陆岚,不敢上前攀问,但都伸长脖子竖起耳来。
陆岚喝了一口桌上的热茶,对老妪道,“还在查。不过夜里巡逻会加派人手,你们守着摊子,别往偏僻处去,无碍的。”
他声音不大,却透着股让人安心的稳当。
老妪连连点头,“有您这话就好!您二位要吃什么?今儿大肉馄饨和泡泡馄饨都备得足。”
“两碗招牌的笋尖鲜肉。”
卫锦云立刻接话,又很快补充,“多放些汤,天儿冷,暖和。”
“好嘞,这就给您端来!”
老妪应声,转身揭开泥炉上的大锅子,白雾一下子冒出来。
她用长竹柄勺在锅里搅了搅,下了几十个圆滚滚的馄饨。
待馄饨们个个鼓着肚子,再盛上来堆在碗里,堆得像小元宝。她麻利地在碗底铺了豆酱、葱花和虾皮,又浇了勺滚烫的骨汤,白雾便更加袅袅地往上飘。
老妪端着两碗过来,陆岚伸手接过,又从竹篮里拿了调羹,用热水烫了烫,递到卫锦云面前。
卫锦云道了声谢,用调羹舀起一个馄饨,吹了吹热气,小口咬开。
冬至冬笋鲜。笋尖的脆嫩混着鲜肉的油香,暖融融地滑进喉咙,连带着身上的寒气都散了。
她的杏眼亮亮的,吃馄饨时脸被热气熏得微红。
陆岚的目光很快瞥向别处。
往日里巡街路过,他也常来吃这馄饨,却从未觉得这棚子的烛火这般亮,连她垂眸喝汤时,睫毛在眼下投的影子都看得一清二楚。
卫锦云倒是吃得起劲,低头未察觉这目光。
不远处,老妪正往炉里添炭,眼角的余光却不住往这边瞟。
她见了陆大人望着这小娘子的眼神,心里头比卖了几碗馄饨还高兴。这小娘子生得好模样,杏眼弯弯,两人坐在一处,咋瞧着这样舒心。
卫锦云吃了半碗,见陆岚碗里的馄饨没动,抬眸道,“陆岚你为什么不吃?这是卫掌柜给你发的工钱。”
陆岚笑了两声,“我吃。”
卫锦云把最后一口汤喝得干干净净,几十年的馄饨摊子,味道果真是好极了。
她说着转头冲老妪笑,“阿婆,劳烦给我打包些生馄饨。要两斤素馅的,我祖母爱吃,再要两斤泡泡馄饨,我妹妹喜欢。”
“没问题,素馅的是香蕈和荠菜,泡泡馄饨是纯鲜肉的,都是我一早包好的。”
老妪乐呵呵应着,手脚麻利地用油纸包好,又用草绳捆结实。
卫锦云掏了钱袋要付账,老妪却摆手,“不用这么多,给你打折。”
卫锦云愣了下,指了指棚角挂着的小木牌,“阿婆,那牌子上写着十二文一碗,还有这生馄饨,我瞧着也该是差不多这个价。”
“陆大人是我们这的常客,每月都来好几回。您跟他一道来,这账自然得按八折算。”
老妪往陆岚那边瞟了眼,眼角笑出皱纹来。
“陆岚,请你吃饭还能沾光打折?这发工钱好划算。”
卫锦云凑到陆岚跟前。
陆岚看着她手里晃悠的草绳,慢慢道,“对,以后可以多请些。”
“那还管接送吗?”
“管。”
请都巡检使大人当保镖来回接送,只需包饭即可。
世上竟有这样好的事?
往回走时,天边已透出点鱼肚白,云渐渐染了色。没有了寅时的黑,这刀鞘却仍是被卫锦云拉在手里,一旁还有时不时甩尾巴的灰灰。
到了天庆观前的拱桥边,果然静悄悄的,连河边晨起浣衣的妇人都不见踪影,只有巡检司的几个人在柳树下站着。
卫锦云加快了脚步,拐过街角,回到云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