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这个,李承乾来劲儿了。“哈!”“侍中,你要说这个,孤可就有话说了。”“其他的暂且不论,你或许不够了解,感受没那么深。”“那我们不妨就用本次报社需要招募的岗位来聊一聊?”魏征抚掌一笑。“这个好!”“殿下要是光说你那别苑里头的岗位,老臣还真就有些棘手了。”“那里头的学问太多,水太深,老臣把握不住!”李承乾一听这话,歪着脑袋看了魏征一眼。魏征被李承乾这奇怪的眼神看得一愣。“殿下,为何这么看着老臣?”李承乾摇摇头,没多做解释。他也没法解释。难道他要说魏征无意中在玩梗?而且还是一个这个世界上只有他懂的梗?所以,他干脆直奔主题到。“侍中,孤最开始的时候便有了个大概的想法。”“这报社得分编辑部、财务部、行政部三大部门。”“编辑部侍中自然听名字就知道意思,自然是专门负责每一期报纸的稿件撰写以及外来稿件的审核、报纸的排版等等工作的。”“那么侍中觉着,若是要通过一场考试来筛选出一批适合当编辑的人,需要怎么去考?”魏征沉吟片刻后,看着李承乾道“按老臣的意思,那自然是现场根据考题写就一篇雄文了。”“谁写的好,谁就胜出!”“可老臣估计,殿下似乎并不会这么安排!”李承乾也没说魏征猜的是对是错。但既然没有直接反对,其实就已经是证明魏征所猜测的乃是正常了。“侍中,孤对于这次的考试,其实是分为两场安排的。”“第一场,被孤命名为通识。”“这是用来检测,来参考的学子是不是识字,对大唐的了解有多少,对长安城了解有多少,对四书五经又了解多少”“试卷上会有大量的问题出现,考生需要一一作答。”“题目不会太难,但胜在一个杂驳!”“因为孤要的不是一个经史典籍研究得格外透彻的学子,而是一个知识杂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懂那么一点,能立马替孤干活的人!”“所以,这是第一场,侍中觉着有没有道理?”魏征再次陷入到了沉吟之中。他大概明白李承乾的意思了。这第一场,看似是考试,其实就是粗筛。把那些个浑水摸鱼的、狗屁不通的,当然了,还有死读书的,全给筛出去。剩下的,不一定是多么文笔优秀的,但绝对不会是那种死读书或者没读书的。这么选,都是挺有意思。“嗯,老臣大概明白殿下的想法了。”“一次粗筛过后,至少能保证第二场考试的时候,场上坐着的基本都是能干活的。”“哪怕当个小吏跑跑腿、干点杂活、打打下手的能力是有了。”“那么第二场呢?”“依老臣猜测,第二场才是殿下您最看重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吧?”李承乾笑眯眯的点点头,肯定了魏征的猜测。“侍中所料不错,孤确实把心思八成都放在了第二场。”“因为第二场才是真正的技能考核。”“而且,是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的考核。”“这才是孤所言的核心。”“嘶……不同岗位不同考核?”“这怎么保证公平呢?”魏征敏锐的意识到了里头的问题。于他看来,这第二场多少有些不对劲啊。不同的岗位又如何,那不都是给你老李家干活的?那凭什么就要分开考不同的东西?如此一来哪来的公平可言?可李承乾却丝毫不在乎的摆摆手。“什么公平?”“侍中你又忘了?”“孤这个考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孤那些缺人的岗位选出合适的人才来。”“那不同的岗位要求的技能也不一样啊!”“孔圣人当年都能说因材施教,那为何孤招人不能因人而异呢?”“就好比编辑岗,这个岗位你可以不通俗务,不通政令,但你的文笔要好、要见多识广,对文字更是要敏感得不行。”“只有具备这种素质,这编辑才能不仅能自己撰文,还能从别人投递的稿件当中,挑选出合适的进行修改后发表。”“但……财物岗,却压根不需要这些技能啊!”李承乾说到这儿,笑得格外的鸡贼,宛若偷到鸡的小狐狸一般,耸了耸肩膀。“魏侍中,你觉着,被孤招募进来的专门负责整个报社往来账目、俸禄发放、银钱保管的财务部人员,他需要什么文笔么?”“不应该是精通术算,还有账房工作经验才是最重要的么?”“那这两种人,怎么可能用同样的专业去考核他们?”魏征怔怔的看着对面的李承乾。半晌才呐呐的问出了个极为怪异的问题。“殿下,您这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怎么就能根据不同的岗位安排不同的考试了呢?”“为何这科举就不能这么干呢?”李承乾想了想,难得的严肃了起来。“嗯……其实有隋一朝,提出的科举制度,还是挺好的。”“至少一举打破了门阀世家对于人才、对于官位的垄断。”“从此官员的任免不再是他们手里的儿戏了,帝王终于可以广开言路从寒门取士了。”“但终究科举也不过是刚刚出现的物事,还是不够全面。”“按照孤的看法,这科举考出来的,并不是官员。”“准确的说,是具有一定素养的预备官员。”“他们在很多方面,是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能的!”“最适合他们的,其实应该是先分到三省六部去跑腿、打杂、学习。”“并且,还不能固定在一个衙门。”“最好每隔一年半年的,换一换。”“最终,衙门在挑选合适的人才,这学习之人也在考量,到底哪个衙门更适合自己。”“这才是科举该有的模样!”说到这儿,李承乾莞尔一笑。“这些话,孤也会跟父皇说的。”“只不过,科举牵扯颇广,与其直接冲着科举下手,还不如现在孤的地盘,试一试!”“看看效果也好不是?”:()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