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协议重启。”
>“权限移交:全体追问者。”
>“新守则第一条:永远保留修改守则的权利。”
刹那间,全球七处觉醒之地同步爆发出强光。东极火山口的无字书册翻至第二章,标题显现:
**《错误的价值》**
南海深处,沉眠的碑林开始移动,排列成环形阵列,中央升起一座新碑,空白无字。解说碑文缓缓浮现:
>此碑专为未来某位尚未出生的孩子设立。
>当他她提出足以颠覆现有文明框架的问题时,
>碎片将自动拼合,显现出答案的轮廓??
>但永远不会完整。
>因为完整的答案,意味着提问的终结。
***
三年后,青年受邀回到联合国,主持首届“全球疑问大会”。议题共三项:
1。是否应废除“标准答案”制度?
2。如何防止“怀疑”沦为新的教条?
3。能否建立一种无需权威的知识传承方式?
会上,他并未发言主导,而是引导各国代表轮流讲述自己人生中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有人说起童年被迫背诵毫无理解的经文,有人回忆亲人因“不合规矩”被排斥致死,还有科学家坦言曾因害怕质疑导师而隐瞒实验异常。
两个小时过去,没有人给出解决方案。但他们发现,会议室里的气氛变了??敌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而温暖的共情。
散会时,青年站在窗边,望着远方落日。一名记者追上来问:“您觉得,这个世界变好了吗?”
他沉默片刻,反问:“你觉得呢?”
记者一愣,随即笑了:“我觉得……我们终于敢承认自己不知道了。”
青年点点头:“那就够了。”
***
多年以后,当小女孩也成为老师,她在启明学院的课堂上问学生们:“你们觉得,林弃如去了哪里?”
一个男孩举手:“她成了风。”
一个女孩摇头:“她是星星。”
一个小胖子慢吞吞地说:“我觉得……她是课本里那个被涂掉的答案旁边的小问号。”
全班安静下来。
小女孩老师笑了。她走到黑板前,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在中间打了个叉。
“你们看,这个符号像什么?”
“禁止!”
“错误!”
“不行!”
她摇摇头,在旁边写下两个字:
**“起点。”**
她说:“林弃如没有去任何地方。她只是教会我们,每一个终点,都可以是一个新的问题。”
那天放学后,春风再次拂过废园。枯枝抽出嫩芽,土里的残帛化作尘埃,随风而去。而在宇宙深处,那颗陨石上的绿色指示灯依旧亮着,静静地,守望着无穷尽的倒计时。
∞。
风,仍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