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长安旧事 > 赵氏医舍(第1页)

赵氏医舍(第1页)

崔琰今日很开心。自从来了长安,他就没怎么舒心过。

崔府就像一个牢笼,将他牢牢缚住,挣脱不得。在这里面,他不再是崔琰,而是崔家延续荣华富贵的棋子,任由他人处置。

是以他每日得空便要出门,同姜维结伴同游,方能喘息一口。

今儿阿蛮的话,像一颗石子,在水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他真的可以走向心之所想吗?哪怕遍体鳞伤。他不知道,但他就是有了莫名的力量。

待回到崔府后,他仍在未来的畅想中徜徉。

崔侍郎从平安那里得知崔琰又去了怀远坊,便着仆役唤他过来问话。

崔琰进屋后,崔侍郎正在写字,头也不抬。

崔琰不便打扰,便恭敬站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心,无聊…估摸着又是要讲那些个官场经。

崔侍郎自打上次将崔琰引荐给王尚书后,得空时便给他讲解朝中各派人物关系及政治理念,便于他日后入仕关系经营。

约莫一刻钟,崔侍郎才放下笔,看了崔琰一眼,招呼他过来共赏。

不得不说,崔侍郎的字是真的好看,气韵贯通,风骨精妙共存。唐朝以书会友,以诗会友风气正盛,是以崔家儿郎自三岁开蒙,书法赋诗乃重中之重。

崔琰对自己的字很有信心,已是上乘。但崔侍郎更多了老练的笔力。他不由赞叹:“五叔好书法!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崔侍郎开怀大笑,他此生最得意之一便是他的文字,那可是受过陛下亲赞的。

“来人,将此字装裱好,再着金丝楠木盒装好。”他吩咐仆役道。

“五叔这是要送人?”崔琰问。

崔侍郎点点头:“之前囤田案的卢侍郎还记得不?”

“是和驿站刺杀案相关的那个?”

“正是!明日为他送行。”崔侍郎缕缕胡须,继续道:“案子刚审理完,外放绛州刺史。这京中上下官员何人不是疯狂占地囤田?朝中之人十有八九都这么做。就算有人洁身自好,但他能保证身边之人不随波逐流?”

崔侍郎喝了口茶,继续道:“只要不被政敌抓住把柄,一切都好。卢侍郎就是卢氏得罪了范阳节度使而遭弹劾。陛下为了平衡朝中势力,只能将他外放。但看情况,应是象征性的惩戒,他今后恐会复起。”

崔琰只觉着甚为不公,天子犯法应与庶民同罪。圣贤书道: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可这群入仕后的读书人,却抛开了圣贤之道。

崔侍郎语重心长地拍拍他的肩:“七郎,你还年轻。我十几年前,也是如是想法。但官场讲究的是利益捆绑。你只要触达陛下的圣意,那你便是法,法由你定,又何来犯法一说?”

崔琰深吸口气,欲辩驳,崔侍郎摆摆手:“我知你现下无法明白。待你进入官场,就会明白我今之所言。那卢侍郎能如此重拿轻放,不仅因为他解圣意,还因为他岳家乃陇西李氏,牵着骨头连着筋。”

说完,崔侍郎命人取出画匣,一一取出画像。“是以好岳丈可助你平步青云。你父亲嘱我在京中选一世家女。这些都是你婶娘为你物色的适龄女子。你且看看。”

崔琰看去,各色女子画像形态各异,画像下一排小字注明家世出身。

崔琰脑海里忽然浮现出阿蛮那双明澈的双眼。

他谢过崔侍郎,并请求道:“五叔,我想先专心备考,待放榜之后,再议此事。”

崔侍郎点点头,放榜后有功名在身,只怕还能与皇族结亲,便不再赘言。

崔琰满身失落回到屋内,平安见他那颓废样,心生愧疚,欲要上前安慰。

崔琰摆摆手,他只想一个人静静。事情越来越向既定的方向前进了,那股子力量突然泄了去,无影无踪。

他还能走向他心之所向吗?

翌日,阿蛮早早起床,小桃已经忙活起来了。虽然阿蛮一再重申,不需要伺候,但小桃一旦闲下来就惶惶不安,生怕自己做少了,没有价值就会被发卖出去。

阿蛮也就随她去了。收拾完,便到行社上值。这几日因着快要中秋了,行社的单子多了起来。阿蛮算了一天的账,比平日里晚了些。

她照常先去西市买了胡饼,带给淮哥儿。

刚进怀远坊,只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过来。人们赶紧靠边躲避。不大一会儿,路上仅余一三四岁的幼童,浑然不觉。

急速的马儿渐渐逼近。

马上之人这才看清前面的小人,大声喝道:“让开!”他在慌乱中使劲拽住缰绳。

马儿吃痛,紧急停下。马头使劲上仰,带着前蹄高高抬起,口中发出痛苦的嘶鸣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