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洒在他们年轻又鲜活的脸上,孟逐虽然害羞,但眼睛很闪亮,撑着周予白的肩膀笑得灿烂,很美。
那一瞬间,他看呆了。
但那些碎金般的美好岁月,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如今在苏黎世飘雪的街头,陪在她身边的人是他。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也是最无情的杀手,只要他守候得够久,那个人的影子总会被岁月磨灭。
只要他足够耐心。
只要他愿意等。
郑祈年摇了摇头,从伤感中清醒了过来。
雪越下越大,他们的身影在茫茫白雪中显得那么渺小。
背着她到楼下时,郑祈年意外地看到门口停着一辆黑色的路虎,一个男人正靠着车门抽烟,烟头的红光在雪夜中明明灭灭。
他的心莫名跳了一下。
那人也看见了他们,随手将烟蒂扔在雪地里用脚碾灭,大步走了过来。
“怎么烧成这样了?”黎耀飞伸手摸了摸孟逐的额头,被那滚烫的温度吓了一跳,立刻拉开车门,“快放她上来。”
“你是谁?”郑祈年很警惕。
“我是她朋友。”黎耀飞懒得废话,“我要送她去看医生。”
“医院都满了,我们刚从那回来。”
“当然是看我的私人医生!”
看着郑祈年一脸警惕,黎耀飞懒得纠缠,索性让他一起上车。
车子一路从苏黎世开到黎家在慕尼黑的私人别墅,私人医生已经等着了。
Covid无法治愈,医生也只能开些药控制她的炎症,并开些止痛药让她好受一点。
在孟逐昏昏沉沉的时候,她隐约听到黎耀飞在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
“哥,你那边要小心。我知道你现在处境不容易,有需要随时和我说。”
“没事,嫂子这边有我照顾。”
她想要听得更清楚一些,可疲惫和药物让她再也撑不住,彻底昏了过去。
*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2021年。
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但人类的适应能力总是超乎想象。口罩成了标配,社交距离成了日常,世界在新的秩序中缓缓恢复着运转。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里,有人沉没,有人崛起。
孟逐和郑祈年的基金终于顺利启航,在危机中展现出惊人的活力。郑祈年像嗅觉敏锐的鲨鱼,在疫情导致的企业破产潮中快速出击,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优质的破产企业,通过重组和库存变现获得了丰厚回报。
短短一年时间,他们的第一期基金就实现了超过200%的回报率,LP们趋之若鹜,二期基金还未正式发布就已经有大量LP表达了跟投意愿。孟逐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天赋,成为了基金里不可缺少的COO。
就在他们意气风发规划未来时,远在太平洋彼岸,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那一年,“三条红线”政策出台,深究房地产市场上高杠杆的乱象,过去十几年疯狂扩张、高度依赖债务融资的房企顿时站在了悬崖边上,纷纷陷入债务危机,数万亿的债务如定时炸弹般随时可能引爆。
周氏集团,这个曾经的百年世家,也未能幸免于这场浩劫。
周正烨之前还在地产一组的时候就激进扩张,疯狂圈地。在他在位期间,周氏的土地储备量增长了三倍。但相应的,债务规模也急剧膨胀。
三条红线政策一出,周氏的财务状况立刻被监管列为“红色”档位,融资能力收到严格限制。
更要命的是,由于新的融资渠道被切断,周氏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压力。那些疯狂拿下的土地需要巨额的开发资金,而银行和信托公司都开始收紧银根,不愿再向高杠杆房企放贷。
2021年下半年,周氏开始出现债务违约,先是一笔50亿的公司债到期无法兑付。紧接着银行贷款也开始逾期。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周氏的信用等级,从A+一路跌至垃圾级。
股价更是一泻千里,从最高点的18港币暴跌至不足2港币,市值蒸发超过80%。无数股民在这场股灾中血本无归,周氏的员工们也人心惶惶,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朱国英在紧急董事会上拍桌子:“我早就说过要谨慎,你非要激进扩张!现在好了,把整个集团都拖下水了!”
周正烨面红耳赤地回击:“当时业绩上涨的时候,你可没少夸!现在出问题了,开始把锅都甩给我了?”
“我告诉你,周氏垮了,你们朱家也逃不开!”
“那你就等着看吧!”朱国英冷笑,“周氏卖给我们的股份款项我还没付清,如果我们不还,你背后的信托也别想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