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隆万盛世 > 1477天地本不全非人力所能为(第1页)

1477天地本不全非人力所能为(第1页)

看着眼前朱红色砖墙,魏广德随淮安府官员步行进入祖陵。

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的衣冠冢,据说也是其祖父的实际殁葬地。

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明陵村境内,东临洪泽湖,南依宁宿徐高速公路,距盱眙县城约10千米,明祖陵陵区总面积约73公顷,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

在建成皇祖陵后,朱元璋就下达了祭祀命令,规定了皇帝和宗室及官员的祭祀流程。

除了当地官员需要定期祭祀祖陵外,过路官员也需要入内进行祭拜。

当然,绕路就可以避开,其实不少官员也选择此法,稍微绕道几十里就不用过去了。

魏广德从南京登船一路北上到了淮安府就下船,会和河运总督潘季驯、淮安知府前往皇祖陵祭拜。

倒不是他故意要表现出什么,主要是此行规划的任务就是了解黄淮治水最大的障碍????皇祖陵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从这里出发去洪泽湖,再看黄河,能够有个更直观的印象。

虽然工部有微缩模型,但终究不够真实。

皇祖陵延续中国传统皇陵建造,明祖陵主要建筑有玄宫、享殿、具服殿、金门、角门、红门、棂星门、内御桥、金水河、宰牲堂、井亭、神厨、神库、燎炉、祠祭署以及陵前石象生等。

明祖陵其城墙即有3道,最外面的罗城是土城,长9里30步;中间为砖城,长410步,神道石刻、金水桥、宰牲亭等均在城中;最里面是皇城,内有享殿及配殿等。

明祖陵内的建筑有皇城正殿五间,东西两庑六间,金门三间、左右角门二座,后红门一座,燎炉一座;

砖城一座,内四门四座、各三间红门,东西角门二座,外有先年东宫具服殿六间、直房十间,东西北三门、直房十八间,星门三座、东西角门二座,内御桥一座,金水河一道,石仪从卫俱全,天池一口,井亭一座,神厨三

间,神库三间,酒房三间,宰牲亭一所,斋房三间;

外罗城内磨房一所,角铺四座,窝铺四座,砖桥一座。城外下马牌一座,东南面御水堤一道,自下马桥起,至施家岗止,共长六百七十五丈五尺。

外金水河堤添闸一座,城内东祠祭署一所,堂、厅、门、廊、斋房悉备,又署官私宅一区。

这些建筑位于皇陵外,是守陵官员居所。

按朱元璋定下的制度,问道也进不了内城,只能在外城祭祀,随后就和潘季驯一起前往高家堰。

高家堰原名洪泽湖大堤,明嘉靖中始见记载,当时系指今江苏省淮阴县高堰村附近的一段淮河堤防,据传是东汉陈登创建,是两千多年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堤坝。

万历六年,潘季驯反复权衡,即便顶着工部的反对依旧坚持为综合解决黄河、淮河、运河交会地区的问题,创修洪泽湖水库而大修洪泽湖大堤。

黄河淤沙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工部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

他提出的?水攻沙法虽然在工部试验中效果并不理想,但工部自己也提不出其他有效解决办法。

于是,明廷先是九卿会议,后又经过大朝会,召集朝中百余名官员商议,最后才勉强接受潘季驯的法子。

不用,朝廷除了继续修整沿河堤坝,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接下来的局面当然就是重复当年,河堤修了溃,溃了修,官员只能祈求上天怜悯,别把堤坝冲垮。

修了,或许有效。

总之,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因为黄沙淤积河床抬高,黄河水高涨,其水位高于洪泽湖水位,黄水倒灌入湖之事,极为常见。

刷沙治河根本不可能长期见效,这样一来,湖水入黄越来越困难,反而常被黄水倒灌。

唯有人为地提高湖水水位才能勉强地刷淤,就这样,潘季驯所筑的高家堰在一代又一代河臣们的努力下不断地加高加固。

本来,即使蓄积全部清水已不可能把泥沙全部冲走,而有些河员对清水的分流,更加剧了泥沙的沉积。

反正才几年的时间,高家堰都在不断加高,为的就是洪泽湖水位高于黄河,既避免黄河倒灌带来泥沙淤积湖底抬高水位,又有余力以清刷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