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周边国家,城池都不算坚固。
就算是一心抄袭华夏文化的朝鲜,他们自己建造的城墙也因为国力的原因,都造的比较低矮。
这样的环境下,大明自然不需要可以摧城拔寨的重型火炮。
并非大明工匠造不出来,而是没人让他们造。
不过,这也导致一个后果,虽然能造,但因为没造过,所以缺乏铸造大型火炮的经验,甚至只能用现有的铸炮技术把火炮放大。
这样虽然能做出样炮,但实际效果肯定不好。
魏广德回去,肯定会让京城工部那边开始加大对重炮的研究,不管是战舰还要要塞,肯定都需要那玩意儿。
就算几百年后,重型要塞炮依旧大行其道就可见一半,那东西是有需求的。
而现在,魏广德能想到的就是利用大明现有技术,尽可能铸造出超越西洋的野战炮,自然是以中小型火炮为主,因为便于运输。
这东西不止卖到欧罗巴,大明自己的陆军也是有需要的。
给南京虞衡司的主事交代开发威力更大的轻炮,还要求尽可能压低成本,最后就是对炮车提出要求。
野战炮,能够快速移动是关键,炮车不仅要快速移动,还得轻便和耐用。
之后,魏广德又去看了兵仗局的火铳工坊,在这里制造大明两种火铳,一是普及化的鸟铳,是参考西洋火绳枪和倭国铁炮优点定型的一种火器。
而另一种,则是仿西班牙重型火绳枪,明军各部有少量装备。
其实,大明现在装备的火铳,都是抄的西洋货,就算是倭国铁炮,也是仿制的葡萄牙火绳枪。
只不过倭国的铁甲防御不行,所以他们认为西洋火绳枪威力过剩,于是缩小了口径和铳管长度。
当然,这样也更适合倭国人身材矮小的特点,铁炮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当然,还有一些东方的特点,而这部分被明军鸟镜采纳,但依旧选用西洋标准,口径较倭国铁炮粗,铳管也更长,以保持鸟的射程和破甲力。
毕竟,此时明人的身高可不低,在魏广德看来,似乎和后世吃牛奶牛肉的国人差不多。
魏广德一米七出头,放人堆里只属于中等身材,而欧洲人身高此时还不如明人。
顺带着,魏广德也去看了兵部在南京的军械库,看到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箱子。
是的,按照欧洲人的习惯,大明制造的火器也是用木头箱子封装,火炮就不说了,鸟铳都是一个箱子里放十支,再垫上干草。
除此外,还有大量不同型号的佛朗机炮。
“怎么库存这么多?”
魏广德狐疑道。
在京城他没关注过兵部军械库,来这里还是因为军械库挨着兵仗局。
看完制造鸟铳后,就顺道来到这里。
配套的工部郎中不明白魏广德的意思,不过还是小声解释道:“魏阁老,这些年工部一直按照既定产量,保质保量制造各种火器。
这两年,各地卫所因为没多少作战,火器损耗就少了,所以向兵部申请提货的也少了。
也就是缅甸那边还在大量调货,其他卫所平时也就是操练的时候用几次。”
“哦。”
魏广德闻言不动声色点点头,他有点明白了。
涉及到部门利益,银子是户部出,枪械是归兵部,而制造是工部和内廷。
这些年大明对外作战比较少,按说对军械的需求也减少,是不是应该调减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