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貌似要燃起来了
华逸尘的奇思妙想,让三个搞数字电影技术方面研究的人全都激动了起来,
他们在校搞过很多课题项目,有助於数字电影发展和有利於数字电影放映的方方面面都有涉猎。
但华逸尘的这个想法,是他们没有搞过的,也没有听说过的,是各大学校都没有过的议题。
数字电影行业才发展没两年,绝大部分人的目光全然放在数字电影和数字设备身上。
所以,利用灯光去给电影放映过程中进行实时调试,来提高放映效果?
这样的想法就很天马行空,就算有人探討也不是当下行业开荒时期的重心,更何况这个想法本就不现实。
而开发软体控制灯光?
这议题研究在两年前就已经pass了,或许这样的软体放在手机上控制下智能家居还行,但在影院行业完全行不通,或者说完全没有必要性。
同样是人工操作,软体操控远远不如控制台方便。
因而,在数字电影学术圈中,基本没人去討论用软体去控制灯光的事。
结合以上两点,华逸尘的这个想法,就如同是在一条死路上,一条无人关心的路上,开闢了一道门。
给软体设置个定时功能,利用定时的方式去操控灯光,这个想法太妙了!
软体本无用,但加个定时功能,直接升华!
华逸尘的这个思路,不亚於是变废为宝,仿佛打通了他们的任督二脉,让他们豁然发觉到了一片新的天地。
这样的思路,华逸尘是不是全国第一个想到的,尚且不知。
但可以很明確的是,他们將成为全国第一个去实践它的人。
“我去帮你联繫一个人,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的高手,软体工程师,目前开了家工作室,
就在首都,约个时间聊聊。”罗钟斌道。
如果这款软体能实现,那就等於可以自动化的做灯光调试,那华逸尘想让每场放映都有实时灯光效应的想法就能够实现!
安华影院也必將大放光彩!
他们这些由两校推荐过来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在文化圈也好,在学术圈也罢,自然也会有所益。
他和陆景辉、苏锦程看著华逸尘,一改之前的否决態度,当下三个人的目光那叫一个希冀。
“可以。”华逸尘欣然应下。
安茜发言道:“暂且不急吧,才实验了一个场次而已,並不能代表全部。
既然现在有了个大家都认同的方案,且方案又是以观影体验为主。
那我觉得应该多实验几天,多听听观眾的反馈,那我们会更有数。“
华逸尘是方案提供者,自是一门心思希望方案可行並快点实现。
罗钟斌等人受到方案“点拨”,激动难耐下也有点急於求成。
唯有安茜这个旁观者,虽欣赏於自家男人的奇妙脑洞,高兴於三个高材生都一致认同的態度。
但旁观者清,才观摩了一个场次就好像要去搞件大事,这事情不是这么办的,总归要多收集些“实验数据”才靠谱。
听了她的话,一行人也清醒了过来,相望著尬笑几许后,立马展开了行动。
罗钟斌一个电话,把另外两个技术干將秦浩然和傅晨阳从学校叫了过来。
他们作为技术组,准备辛苦几天,把这个实时控灯的方案儘可能应用在更多场次的放映上,实践出些多样的市场效果以作观测与考量。
华逸尘和安茜找到黄文魁,让他再策划一个小活动出来,只针对放映的灯光效应这一块,以图得到观眾们的反馈。
为了得到更多的反馈,罗钟斌决定把灯光调试的预案,集中在晚上生意最好的时段放映。
就这样,灯光效应的大测验就此展开。
接连几天,安茜下午在学校放课后,华逸尘就接她一起前来影院观测效果,聆听观眾的想法。
又一个影厅即將结束放映,两个人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跟杨莉一起充当服务人员,准备送客。
杨莉打开1號厅的门,观眾们熙熙攘攘地涌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