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沈浅回来,沈建国这个当大哥的也抱起小时微好好逗了一番,然后跟妹妹也聊了一会天。
只是他脸上的神情却一直淡淡的,眉间似乎有什么烦心的事情。
刘桂兰也发觉了,小声问了一句,沈建国没有答。
沈浅吃饭的时候仔细回想了一下,原书中,大哥沈建国这个时间点在县城的农机站当维修工,他只有初中文凭,又是农村出身,还是父亲出面找了个熟人带他学了点技术,这才能在县城当上维修工的。
一个月的工资不多,只有20多块,但是胜在稳定。
干了几年,沈建国积累了一些维修各种拖拉机、柴油机的经验,有时候外头有私活他也接。
但是很快便被农机站领导发现训斥了一番,让他写检讨,还受了处分,罚了钱。
这对于沈建国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经过这件事他便决定不干了,外头到处都是机会,他有点技术,应该出去单干的。
很快沈建国便去省城寻找机会了,倒是很快找到了活干,却将妻子女儿都丢在这乡下,很难顾得上。
大哥去省城后,大嫂刘桂兰在家里的日子越发难过,连带着女儿也受歧视,最终大嫂铁了心要离婚,带着女儿离开沈家。
沈建国原本不肯,却经不住母亲妹妹和妻子两头闹,最终还是决定离婚。
想起这些剧情,沈浅便明白,此时沈建国只怕已经被农机站的站长发现接私活的事情,所以心情才会这么不好。
沈浅带着女儿在家里踏踏实实地住了几天。
果然,第二天沈建国在外头接私活被农机站站长处罚的事情便闹开了,家里都为了这事弄得人心惶惶,父母都在找关系为他张罗,可沈建国本人却并不太上心,他此时已经在琢磨离开的事情了。
这几天,沈浅也没干别的,就是没事跟大嫂聊天,帮她纾解心情。
大哥的事情她插不上手,他肯定还是会去荣城的,她要趁着这段时间多跟大嫂亲近。
“妹子,你这次回来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刘桂兰小声说道。
她是真的觉得这个小姑子跟往常完全不同了。
“可能因为我男人瘫了,我也想明白一些事吧……”沈浅找了个万能的理由。
刘桂兰想了想也点头:“也对,妹夫出了这么大的事,我和你哥都以为你去省城是要跟他离婚的,没想到你居然没离。”
人遇到重大挫折,改了原先的性子,也是有的。
刘桂兰也不再纠结,只觉得自己很喜欢现在的小姑子,她说话比以前温柔很多,都能在公婆面前替她说话了。
这让刘桂兰苦涩的心得到了一丝慰藉。
“嫂子,你有没有什么擅长的事情,我记得以前听说你会踩缝纫机是不是?”
“嗯,我小姨家有台缝纫机,我之前跟着小姨学过一些,还跟她学过绣花,不过现在也用不上这些。”
刘桂兰哪里知道沈浅心里在盘算什么,只觉得家里也没缝纫机,她就算学过也没有用武之地。
沈浅松口气,如今是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80年代,她原本还有些担心大嫂跟着大哥去省城可能找不到工作,现在她相信,只要有本事,在哪都能找到机会的。
刘桂兰还在纠结婆婆想给女儿改名的事情,她是一万个不愿意的,她怎么吃苦都行,就是不能让孩子跟着受委屈。
女儿一听说要改名叫招娣,已经在家里哭了好些天了。
“妹妹,婆婆让给彩霞改名的事情……你能不能再帮忙劝劝啊,我真的……”她忍不住擦了擦眼泪。
沈浅没接她的话,只问道:“嫂子,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哥去省城的话,你想跟着一起去吗?”
刘桂兰吓了一跳,这两天她的确听沈建国提过想去荣城找机会的事情,可她并没有放在心上,更不觉得这事跟自己有啥关系。
如今丈夫平时也在县城上班,只有周末回家,他在外头接私活以后,甚至周末都不常回家了。
去省城和去县城能有多大区别呢,可能就是
一出去就几个月不回家吧。
刘桂兰可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跟着一起去。
“我?这不成吧!我走了家里怎么办呢?”刘桂兰下意识便觉得不行。
沈浅说道:“大嫂,我劝你考虑一下,如果大哥自己去省城,你在家里跟我爸妈相处得来吗?”
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话,刘桂兰听了脸涨得通红:“妹妹,你别这样讲……再说了,小霞还在家里,马上要上学了,离不开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