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徐黜今日觐见不谈,就此前引发的种种,其实是藏有很多线头的,除了追寻暗桩细作,查出贪官污吏,还有藏在背后的一众利己派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正统朝开启了一次更迭。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道理通俗易懂。
想要做事,就必须有人去做才行。
在过去数年间,从楚凌决意不藏拙,要主动出来聚拢皇权,大虞中枢层面,就一直在进行更迭,除了一批孙黎提供的人选,楚凌看重的人选,最标志的事件,其实是那场科考,为此有一批批人被查被抓,甚至被杀,这都是在腾位置。
但正统朝的更迭,不能只涉及中枢,更应涉及地方。
而楚凌出于种种考虑,仅是在局势推到了,针对京畿道,针对北疆诸道府县,还是部分,进行了清理与更替。
可这在楚凌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单单是试行商税谋改,边榷重整,养廉银等少数大计,这就需要在地方多地开花,只有涉及到的地方多了,政策谋改的优势才能体现出现。
这事儿说是容易,可做起来极难。
毕竟地方与地方间,情况是不一样的。
为此该怎么做?
就是把值得信任的人,提拔到该去的位置,只有这些人坐稳了,那么与之相对的事,才能见到真正的成效。
围绕上述种种背景下,这股势头还不能太急,要一点点的来,即便是更迭,也要逐步的进行。
楚凌要的是地方安稳。
跟北虏打那一仗,本质就是这点。
要是这点都没有确保好,岂不与先前做的背道相驰了?
这就不符合大战略了。
牵扯到国朝层面,有些事就不是急能解决的,该缓就要缓,这是根据形势调整的。
今后类似这样的风波,只多不少。
在这等态势下,通过不同的人,去发现,去掀起,在一些博弈与交锋出现,有些事也就跟着变了。
“那他要是求死呢?”
在沉默了许久,楚凌的声音响起时,李忠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心底更是掀起惊涛骇浪。
求死?
谁?
徐黜?!
一个个念头,在李忠心底生出。
李忠从未往这方面想过。
因为在他的认知下,徐黜就不是这样的人。
“这人啊,不服老不行,哪怕是心气很高,可人的身体,是骗不了人的。”
可楚凌接下来的话,让李忠立时想起一件事。
那还是在不久前,天子驾临两仪殿,皇后似对天子讲了什么,他就接到旨意,让梅花内卫暗查大司马骠骑将军徐恢。
总不能吧!!
也是这这刹,李忠表情变了。
从难以置信变成了震惊。
因为他似猜到了什么。
“陛下,要不要派人去提醒锦衣卫。”
也是这样,李忠抬手作揖,向天子行礼道。
“提醒什么?”